2019-12-12 21:09:21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12月12日消息 记者 叶永永
竹林中的一块空地,一台加强马力的电风扇把枯黄的落叶吹得满天飞,随着一声“开始”,一个古装打扮的年轻人在漫天枯叶中,做出御风前行的动作。昨日,记者在东阳城东街道东锋村看到,网剧版《武动乾坤》正在竹林中取景拍摄。
在横店拍摄的影视剧中,很多竹林镜头的取景地都是这里,如《花千骨》《无心法师》《锦绣未央》《独孤皇后》《偏偏喜欢你》《新白发魔女传》等,还有之前大热的电影《西游·降魔篇》。 从1998年至今,这片竹林给东锋村带来了大变化和大效益。
不仅是城东街道东锋村,近年来,东阳各乡村利用横店影视产业溢出效应,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积极推进外景拍摄基地建设,村集体收入实现了大幅度提升,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记者 叶永永)
东锋村小竹林成影视拍摄“香饽饽”
东锋村的这片竹林有200多亩,原本这些毛竹只是为了固沙护堤,没想到因为横店影视产业的溢出效应,让这块有坡有水有竹有松的竹林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影视外景拍摄地。
第一个走进小竹林的是《宝莲灯》剧组,取景的具体地点正是村民赵海良所承包的区块。“一开始,村里把毛竹林承包给了7个村民,只是靠卖笋、卖竹子赚钱,后来知道有剧组来拍戏,就争相邀请剧组上自家竹林去拍戏。”赵海良说,那时候正是东阳影视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许多剧组争相前来拍摄。
之后,随着拍摄的剧组越来越多,东锋村的小竹林也越来越热闹,但管理也越来越混乱。2009年,东锋村收回了竹林的使用权,进行集体统一管理,收费规范,秩序井然,“回头客”也多起来,每年的租金收入大幅增加。
60多年前种下的竹子,现在竟成了村民的生财竹林、幸福竹林。如今,为了保持小竹林原生态的环境,先锋村并没有对这里多做建设,环境并没有什么变化。也正是因为竹林里没有水泥路,没有现代化的建筑与设施,却有着与古装扮相融为一体的景色,才让剧组对先锋村有了偏爱的理由。
抱团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先锋村小竹林影视拍摄基地是东阳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东阳影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村庄立足自身优势资源,建起了影视外景拍摄基地。
但随着影视外景拍摄基地越来越多,竞争也随之而来,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影视剧组到自家的基地拍戏呢?目前,包括红树林、象田、清潭等15个外景拍摄基地选择抱团挂靠横店影视城,利用横店影视城庞大的剧组资源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承接更多拍摄业务。
“成为影视城的挂牌基地后,我们会根据剧组的实际需求,为各外景基地分配剧组。”横店影视城影视管理事业部副总经理赵永清说,他们会站在专业的角度,为旗下的外景基地提供置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让剧组都能轻轻松松带着本子来,高高兴兴带着片子走。
凭借着抱团发展,资源共享的原则,东阳各村充分利用古宅、自然山水、农家乐、果园、废旧矿山厂房等资源建造外景基地,总数已达60个,每年吸引300多个剧组前来拍摄,仅场租费收入就达800多万元。
此外,东阳正在制定推进外景拍摄基地建设发展系列政策,以形成横店影视城为龙头、各类摄影棚为支撑、外景基地为补充的全域影视格局,让更多乡村资源插上影视产业的翅膀。
成立协会实现产业健康发展
如今,随着东阳及周边地区的影视拍摄基地不断增多,一方面有效补充了横店的场景资源,聚集了更多的生产要素,提升了东阳影视的整体竞争力。但另一外方面,由于缺少统一的前置规划,各基地间分布较散,相互间缺少合作联系,导致众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为加快东阳影视全域化的发展,进一步整合影视拍摄基地要素资源,今年6月,在浙江省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管委会的指导下,成立了影视综合性行业协会——东阳市影视拍摄场所协会。
“任何一个影视外景拍摄基地,都代表了东阳影视文化产业的对外形象,若不加强管理,很有可能出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现象。”东阳市影视拍摄场所协会会长赵永清说,成立影视拍摄场所协会是一项创新之举,更代表了众多从业者做大做强东阳市影视文化产业的信心与决心。
据了解,东阳市影视拍摄场所协会将着重加强各协会企业间的互通交流,规范各基地场所的运营管理,信息共享,通力合作,形成推动东阳影视全域化发展的合力,同时还将吸纳更多的影视生产企业加入,为把东阳打造成全球最强的影视产业基地集聚更多的能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