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东阳  正文

【老干部话当年】赵克孝为航空事业奉献一生

2019-12-26 13:59:55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杜晓萍

金华新闻客户端12月26日消息 金华日报东阳分社记者 杜晓萍




【个人名片】

赵克孝,东阳巍山人,1927年出生。1949年5—7月,在浙江省干部学校学习。1949年7月至1952年2月,在浙江上虞县委任民运干事。1952年2月至1954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学习。1954年8月至1987年11月,先后在北京航空部212厂、太原航空部221厂、贵州航空部501厂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设计所所长等职。1954年入党,1987年离休。



昨天中午12时,记者抵达赵克孝家里时,这位93岁的老人正坐在电脑前玩游戏。他喜欢晚睡晚起,每天晚上11点睡觉,第二天中午10时许起床,一日三餐都自己烧。赵克孝关注国内外局势,也喜欢坐在电脑前玩单机游戏,或写文章记录所思所想,回忆过去。他80多岁时自学五笔,如今已敲打的10多万字。

虽然背佝偻了,但赵克孝不要拄拐杖。近三四年,他的听力、视力差了,却能不戴老花镜就认出老照片上的自己。对于过去的事,老人思绪也较清晰。


农村经历到老难忘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克孝考入省立宁波中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考入浙江省立杭州高级工业学校读机械专业。解放后不久,杭州学生联合会号召学生参加革命,赵克孝考入浙江省干部学校。其班主任是抗日华侨,学员来自杭州各高级中学,他们每周听课,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念。


1949年7月,赵克孝随部队抵达绍兴上虞县,每人领了一支步枪,由老同志传授使用方法,接着开始发动群众剿匪反霸、减租减息。赵克孝这样的新人和山东南下干部搭档,无论是昼夜还是周末,他们都和农民在一起。在南下干部的介绍下,赵克孝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

赵克孝在农村待了两年多,很多经历到老难忘。1949年冬天的一个傍晚,他和老张回县城开会,半途突然遭遇暗强袭击。老张迅速拉着他卧倒,匍匐着爬到田沟里,才躲过一劫。还有一次,赵克孝和老王一同回县城,赵克孝被狗(后来证实确是狂犬)咬伤,幸亏老王、领导和医院重视,辗转找到狂犬病疫苗,才救了他一命。


听党召唤 打起背包就出发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急需大量人才,中央决定从在职干部中抽调有高中学历的上大学。1952年,赵克孝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学习。1954年毕业后,绝大多数学生“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赵克孝由机械工业部四总局(后来的航空部)分配至北京212厂,参与工艺设计工作。

几个月后,中央决定将厂搬至大西北——宝鸡,筹建的技术人员先到太原,待西北厂竣工后再去。1956年,宝鸡212厂建成,部份技术人员却仍留在太原,试制航空仪表、各类传感器、救生装置等,其中便包括赵克孝。


他在太原连续工作17年,先后出任工艺科、冶金科、设计研究所领导,并兼任三个科室党支部书记。1955—1958年,3个女儿先后出生,他却忙得顾不了家。


【赵克孝(左二)在贵州】

1971年秋,赵克孝又服从组织安排,到贵州参与筹备新厂。新厂选址原则是隐蔽、分散,最终落户一处深山沟。近百名骨干住草房、民房,每天只吃两餐。面对艰难的环境,赵克孝艰苦生活快乐过,和10多名技术人员从事工艺设计,也配合有关部门找水源、电源。3年后,厂房基本竣工,生活区包括职工宿舍、食堂、澡堂、中小学校、商店、医院、银行等也日益完善,职工数增加至2000多人。

下乡或调动工作“打起背包就出发”,从北京到太原再到贵州,虽然条件艰苦却干得热火朝天,赵克孝为航空事业奉献了一生,他说,一切听党安排。


曾参加5周年国庆大典

为航天事业献身30余年,赵克孝有过不少光荣时刻。1954年10月1日,他作为群众方队的一员,参加了5周年国庆大典。“我们边前进边喊口号,经过天安门时,目光一直搜寻着毛主席。”


赵克孝家里有一张大合照,摄于1978年7月30日,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出席第三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全体代表时的留念。会议是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神,赵克孝作为厂代表参加,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央领导接见。“照片原件被盗,幸好之前有翻拍留底。”大女儿赵晋说,父亲离休后,家人看到照片才知道他参加过会议。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恢复科研人员的职称后,赵克孝先后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师证书、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改革开放后,他分管专利技术、科技情报,组织计算机学习等,1987年离休后被继续聘用,1993年因思念故乡回到东阳。那时起,他又为保护古建筑而奔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

【老干部话当年】赵克孝为航空事业奉献一生
首页 > 地方 > 东阳  正文

【老干部话当年】赵克孝为航空事业奉献一生

2019-12-26 13:59:55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杜晓萍

金华新闻客户端12月26日消息 金华日报东阳分社记者 杜晓萍




【个人名片】

赵克孝,东阳巍山人,1927年出生。1949年5—7月,在浙江省干部学校学习。1949年7月至1952年2月,在浙江上虞县委任民运干事。1952年2月至1954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学习。1954年8月至1987年11月,先后在北京航空部212厂、太原航空部221厂、贵州航空部501厂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设计所所长等职。1954年入党,1987年离休。



昨天中午12时,记者抵达赵克孝家里时,这位93岁的老人正坐在电脑前玩游戏。他喜欢晚睡晚起,每天晚上11点睡觉,第二天中午10时许起床,一日三餐都自己烧。赵克孝关注国内外局势,也喜欢坐在电脑前玩单机游戏,或写文章记录所思所想,回忆过去。他80多岁时自学五笔,如今已敲打的10多万字。

虽然背佝偻了,但赵克孝不要拄拐杖。近三四年,他的听力、视力差了,却能不戴老花镜就认出老照片上的自己。对于过去的事,老人思绪也较清晰。


农村经历到老难忘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克孝考入省立宁波中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考入浙江省立杭州高级工业学校读机械专业。解放后不久,杭州学生联合会号召学生参加革命,赵克孝考入浙江省干部学校。其班主任是抗日华侨,学员来自杭州各高级中学,他们每周听课,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念。


1949年7月,赵克孝随部队抵达绍兴上虞县,每人领了一支步枪,由老同志传授使用方法,接着开始发动群众剿匪反霸、减租减息。赵克孝这样的新人和山东南下干部搭档,无论是昼夜还是周末,他们都和农民在一起。在南下干部的介绍下,赵克孝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

赵克孝在农村待了两年多,很多经历到老难忘。1949年冬天的一个傍晚,他和老张回县城开会,半途突然遭遇暗强袭击。老张迅速拉着他卧倒,匍匐着爬到田沟里,才躲过一劫。还有一次,赵克孝和老王一同回县城,赵克孝被狗(后来证实确是狂犬)咬伤,幸亏老王、领导和医院重视,辗转找到狂犬病疫苗,才救了他一命。


听党召唤 打起背包就出发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急需大量人才,中央决定从在职干部中抽调有高中学历的上大学。1952年,赵克孝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学习。1954年毕业后,绝大多数学生“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赵克孝由机械工业部四总局(后来的航空部)分配至北京212厂,参与工艺设计工作。

几个月后,中央决定将厂搬至大西北——宝鸡,筹建的技术人员先到太原,待西北厂竣工后再去。1956年,宝鸡212厂建成,部份技术人员却仍留在太原,试制航空仪表、各类传感器、救生装置等,其中便包括赵克孝。


他在太原连续工作17年,先后出任工艺科、冶金科、设计研究所领导,并兼任三个科室党支部书记。1955—1958年,3个女儿先后出生,他却忙得顾不了家。


【赵克孝(左二)在贵州】

1971年秋,赵克孝又服从组织安排,到贵州参与筹备新厂。新厂选址原则是隐蔽、分散,最终落户一处深山沟。近百名骨干住草房、民房,每天只吃两餐。面对艰难的环境,赵克孝艰苦生活快乐过,和10多名技术人员从事工艺设计,也配合有关部门找水源、电源。3年后,厂房基本竣工,生活区包括职工宿舍、食堂、澡堂、中小学校、商店、医院、银行等也日益完善,职工数增加至2000多人。

下乡或调动工作“打起背包就出发”,从北京到太原再到贵州,虽然条件艰苦却干得热火朝天,赵克孝为航空事业奉献了一生,他说,一切听党安排。


曾参加5周年国庆大典

为航天事业献身30余年,赵克孝有过不少光荣时刻。1954年10月1日,他作为群众方队的一员,参加了5周年国庆大典。“我们边前进边喊口号,经过天安门时,目光一直搜寻着毛主席。”


赵克孝家里有一张大合照,摄于1978年7月30日,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出席第三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全体代表时的留念。会议是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神,赵克孝作为厂代表参加,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央领导接见。“照片原件被盗,幸好之前有翻拍留底。”大女儿赵晋说,父亲离休后,家人看到照片才知道他参加过会议。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恢复科研人员的职称后,赵克孝先后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师证书、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改革开放后,他分管专利技术、科技情报,组织计算机学习等,1987年离休后被继续聘用,1993年因思念故乡回到东阳。那时起,他又为保护古建筑而奔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