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6月10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董超毅 通讯员 张瑶瑶
“调解矛盾,有时要‘面对面’,有时要‘背靠背’。如果正面突破很难,可从当事人的亲戚朋友入手做工作。”6月5日,东阳市南马镇联村干部胡懿君冒雨来到村里处理矛盾纠纷。面对村民,他用上了前些日子在全镇年轻干部论坛上学到的技能,心平气和地和对方讲道理。他说,全镇首期以信访矛盾化解为主题的年轻干部论坛,让他受益匪浅。除了论坛,镇党委还为他们量身定制“1353”年轻干部培养计划。
“1353”的意思是瞄准一个目标,实施三项优化,落实五项举措,把握三个注重。一个目标指的是把年轻干部培养成“五好干部”,实施年轻干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队伍整体结构三个优化,落实教育培训、多岗锻炼、导师引航、集中攻坚、青年微讲堂五项举措,把握跟踪培养、管理监督、激励促进三个注重。
“出台‘1353’年轻干部培养计划,是着眼于南马现实发展的需要。”南马镇党委书记施晓强介绍,南马镇91名镇干部中,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有44名,占48%。不少年轻干部对农村工作缺乏经验,难进群众家门,难讲群众语言。
“理论知识是提升能力的有力武器。南马镇年轻干部论坛计划每月举办两期,每期确定一个贴合农村工作实际的主题,邀请相关业务线的分管领导传授经验。”南马镇组织委员朱安说,从首期论坛来看,效果明显,年轻干部表示收获颇多。
90后联村干部包鑫君是农村工作新人,听了老干部交流分享矛盾纠纷的调处和化解方法,觉得自己可以改进工作方法,处理农村信访矛盾纠纷会更接地气。
“干农村工作应该是‘多面手’,只有多学习多思考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各项任务。”施晓强说。
导师领航也是“1353”年轻干部培养计划中重要的一部分。开展师傅徒弟“传帮带”是南马培养年轻干部的惯例。安排新进单位不到一年的年轻干部与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乡镇”结对,通过“1+1”传帮带的方式,助推年轻干部成长。
“导师手把手教,遇到问题耐心指导,我在农村工作中增长了不少本领,工作底气更足了。”得益于导师的指导,90后年轻干部董帅迅速上手农村工作。他说,非常感谢“导师”无私传授宝贵的工作经验,让他在成长路上少走了不少弯路。
年轻干部进群众家门开展工作
朱安说,目前在农村,能吃透基层情况、会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大多是45周岁以上的,年轻干部缺的是经验,通过以老带新、新老互补的“传帮带”模式,促进他们早日成为中流砥柱。
更多资讯关注金华新闻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