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 15:54:41
来源: 金华日报社东阳分社
金华新闻客户端6月30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陆雍蓉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农村原有分散的庭院式居住格局逐渐淘汰,变成现代化新型居住小区。新型居住模式的出现,必然要求改变原有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理念。
为了解当前新农村“物业”管理情况,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东阳调查队开展了走访调研。
现代居住小区
住得更舒心、安心
调查队走访了两个小区,其中一个为移民小区,于2006年正式成立,2015年完成移民建设,房屋住宅均为联排式。全村共70户,约2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约60人。另一个小区属于旧区改造,于2014年建成,均为联排式住宅。全村共438户,约1360人。
走访中,问及对于当前的居住环境时,村民均表示满意。以往在农村,家家养殖畜禽,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如今的小区统一规范管理,已没人养殖。随着东阳市“十美村十差村”考核评比工作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推进,每家门前都配有分类垃圾箱,且村中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清运垃圾,定时清扫小区道路,新农村的生活环境相比之前有着大幅提升,同时促进了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大家还表示,移居到新农村后,由于距离城镇更近,又有便捷的交通工具和发达的交通网络,无论是上班、上学,还是周末去市中心购物消费、娱乐游玩都变得更加便捷。
在走访中,小区内的道路上随处都能看到监控摄像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甚至杜绝偷盗、抢劫等治安事件,为居民创造了一个安全、安心的生活环境。
合理布局 加强引导 除旧布新
在调研中,调查队发现,一些新农村也存在配套设施规划不科学、风俗习惯保留传承难、不成熟的“物业”管理体系弊端多以及村民难以适应“物业”管理模式等问题。
调查队发现,目前大部分新农村还没有明确的有关物业的制度标准,难以实现统一管理。由于村中存在一些空房或一些户主已经转让给了亲戚居住的现象,导致了物业费收取难。新农村“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农民,长期以来,村居传统的生活方式更自由,村民不习惯被约束,尤其是以“物业”管理这种统一、规范化的方式。因此,如何使农民适应现代化的物业管理理念,积极配合物业管理工作是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为此,调查队建议,在规划建设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及村民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新农村;利用相关政策加强对村民的思想引导,加大对新农村“物业”管理的宣传力度,让村民切身感受到建立“物业”管理制度的好处;除旧布新,提高服务质量,物业管理可以解决新农村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但村民委员会代管农村物业的模式已不能满足村民生活的需求,需要依托更专业的“物业”公司来实现新农村的规范化管理;建立沟通对话机制,强化基层治理,一方面建议驻村党员干部多与村民沟通交流,全面真实地反映新农村“物业”面临的困难,为加强服务与基层治理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落实“双岗双责”制度,发挥党员干部“领头羊”的先锋作用,提高思想觉悟,营造人人“敢于担当干实事,为民谋化求幸福”的氛围。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