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东阳  正文

探析​“槐堂密码”:一所农村完小缘何屡获省级、金华市级荣誉

2020-07-02 15:58:06

来源:

作者:

金华新闻客户端7月2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杜晓萍 东阳教育报道组 赵小玲 吕丹阳


  东阳市南市街道槐堂小学位于城郊接合部,偏居一隅,只有一幢教学楼和一个操场,目前有30名教师、700余名学生。这样一所不起眼的农村完小,近年来却屡获省级、金华市级荣誉,如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金华市义务教育精品课程等,今年还成为全国中小学“思维课堂”教学研究联盟首届会员。

  这些成绩吸引了不少学校慕名而来。参观后,有同行感叹,这是新时代的“陋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里有静心教学、潜心育人的教师,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学生,有亮眼的“成绩单”,何陋之有?

  凭借优质的教学质量,槐堂小学留住了大部分本地生源。不少人向校长周君芳咨询,高质量是如何炼成的。“我们只是怀着一颗简单朴素的心,向着‘读懂每一个孩子 成就每一个孩子’的办学理念,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从周君芳的话语中,记者尝试从课题研究、教师培养、学生多元发展等方面,探析这所小学的“发展密码”。


01

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

人人在研修个个有项目

  去年,浙江省(2017年度)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名单公布,金华仅4所学校获此荣誉,槐堂小学系东阳小学段唯一。该校承办了金华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推广会,又应邀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这些都与学校的课题《指向审辨思维的小学变易教学研究》有关。

  指向审辨思维的小学变易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深入培养学生审辨思维能力,促进学习真正发生,提高课堂效率。省一等奖背后,是槐堂小学教师潜心打磨的成果,他们付出了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

  2013年,槐堂小学开展变易教学研究。教师们结合学习内容定制相应的观察量表,课堂中实时监测,课后及时反思,教案不知修改了多少轮。教师们从雾里看花逐渐走向柳暗花明,变易课堂简化了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槐堂小学与变易教学相关的课题研究频频获奖。《小学变易教学策略研究》获金华市教科所2015年度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后,教师们深入再深入,夺得省一等奖,去年还出版了《以变促学 小学变易教学》一书。其间,参与研究的教师们都结合各自执教的科目,进行子课题研究,多项成果获金华市一二等奖。

  “学校的硬件设施暂时无法改变,想要在众多优秀学校中争取一席之地,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槐堂小学教科室主任冯惠亮说,该校以教科研引领教学改革,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学资源。槐堂小学要求教师“人人在研修,个个有项目”,让每一名教师都参与到教研中来。每人每周至少阅读3篇教学论文,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理论专著,定时间、定内容开展教研活动,让教师们从根源上提升自我,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近两年来,槐堂小学有5个课题结题,其中获省一等奖1个、金华市一等奖1个、东阳市奖项3个,目前有4个课题在立项研究中,已有近70个课题研究成果获东阳市级及以上奖项。近5年来,该校教师的论文、案例获奖达人均5篇。


02

“1+7”激发青年力量

扎扎实实学落地有回音

  槐堂小学很老,前身是创办于1911年的灵嶽小学,它也很年轻,教师平均年龄只有36岁,其中5年教龄内的教师有10人,占1/3。“这是压力,更是优势。”在冯惠亮看来,年轻就是力量。

  教师成长是槐堂小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该校制订了《槐堂小学新教师考核方案》,从教学“五认真”、课堂教学、听评课、现场论文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实施“1+7”培养模式,即“一个中心,七个定期”,以“培养审辨式思维”为中心,抓好校本培训7项常规内容,有每周语数英教研课、每周一次教学例会、每周四夜学、每学期青年教师技能大比武等。

  槐堂小学把夜学“学”到了极致。夜学前,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会如期交上一张钢笔字、一块黑板字,完成一次朗诵,分享一篇好文。关于夜学内容,该校每学期初明确几个重点专题,如课题方案设计、课程开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举行骨干教师讲座、青年教师读书沙龙等方式增加教师的学习兴趣,并邀请专家来授课,开拓教师眼界。

  每一项学习活动,全体青年教师共同参与,再结合“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做到人人扎扎实实地学、事事落地有回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徐庆黎2018年任教,在东阳市新教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学员”。美术教师马倩教龄7年,已获得东阳市优质课一等奖等16个奖项,指导学生获奖21人次,其中不乏全国级奖项。延迟开学期间,8名青年教师参与录制东阳市公益课堂,比例列东阳小学前茅。

  槐堂小学教师团队争先创优氛围浓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头,青年教师迎头赶上。据统计,全校30名教师中,获东阳市级优质课比赛一二等奖的有15人。近年来,该校教师在各级比赛中获奖近百项,周君芳获评省级教科研先进个人,包波浪获评金华市优秀班主任,吴旭荣获评东阳市优秀班主任……


03

走心活动融合多元素

为学生成长储蓄能量

  每个周末,槐堂小学学生都有劳动作业,各年级不同,一年级整理书包,六年级独立烧制饭菜。据了解,该校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五育并举”。记者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长记录册》中看到,槐堂小学从身体素质、道德品格、学力发展、艺术素养、劳动实践五个方面评价学生。这些并非纸上谈兵,而是遵循“低段了解、中段上手、高段掌握”的原则制订任务清单,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

  值得一提的是,槐堂小学尝试多学科整合,一项活动往往融入多种育人元素,十分走心,让学生们更有收获,让老师们忙得更有价值。今年儿童节前夕,槐堂小学把传统游园会与劳动教育、体育相结合,举行了农耕节活动。学生们用独轮车、水桶、扁担等农具开展了“背水一战”“乘车戴笠”两个挑战,车翻了、水洒了、手酸肩疼,学生们通过劳动体验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常规工作一项也不落下,我们只是换了形式。”正如周君芳所说的,换种形式换种思路,规定动作也能出新出彩。

  “每一项活动都是教育的契机。”负责陶育工作的教导主任张成芳介绍,该校陶育特色课程是评价体系的重要载体。每年一届的“陶文化周”融合了陶艺与书香校园等,让学生们编陶报、写陶文、诵陶诗等。陶艺与思政教育结合,便产生了“红色主题”陶艺制作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学期的亲子陶艺活动,则以陶为媒,推动家校共育。

  多元评价不再单一“以分数论英雄”,而是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成长储蓄能量。六(1)班学生胡懿浩是学校的“公益达人”。今年,他用压岁钱购买了100多只口罩,分发给孤寡老人,把家长给的“四好少年”奖金捐给敬老院。班主任对其劳动实践教育中的公益劳动评价为五颗星。同年级学生周媛嬗坚持学习拉丁舞7年,积极参与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开展的“小舞台 大展示”活动。班主任对其艺术素养的评价也为五颗星。此外,在学力发展中,槐堂小学还新增了“审辩思维形成”项目,分为“我会质疑、我会表达、我会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多元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在成长途中收获累累硕果,近三年共有154人次在各级别赛事中获奖。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

探析​“槐堂密码”:一所农村完小缘何屡获省级、金华市级荣誉
首页 > 地方 > 东阳  正文

探析​“槐堂密码”:一所农村完小缘何屡获省级、金华市级荣誉

2020-07-02 15:58:06

来源:

作者:

金华新闻客户端7月2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杜晓萍 东阳教育报道组 赵小玲 吕丹阳


  东阳市南市街道槐堂小学位于城郊接合部,偏居一隅,只有一幢教学楼和一个操场,目前有30名教师、700余名学生。这样一所不起眼的农村完小,近年来却屡获省级、金华市级荣誉,如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金华市义务教育精品课程等,今年还成为全国中小学“思维课堂”教学研究联盟首届会员。

  这些成绩吸引了不少学校慕名而来。参观后,有同行感叹,这是新时代的“陋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里有静心教学、潜心育人的教师,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学生,有亮眼的“成绩单”,何陋之有?

  凭借优质的教学质量,槐堂小学留住了大部分本地生源。不少人向校长周君芳咨询,高质量是如何炼成的。“我们只是怀着一颗简单朴素的心,向着‘读懂每一个孩子 成就每一个孩子’的办学理念,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从周君芳的话语中,记者尝试从课题研究、教师培养、学生多元发展等方面,探析这所小学的“发展密码”。


01

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

人人在研修个个有项目

  去年,浙江省(2017年度)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名单公布,金华仅4所学校获此荣誉,槐堂小学系东阳小学段唯一。该校承办了金华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推广会,又应邀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这些都与学校的课题《指向审辨思维的小学变易教学研究》有关。

  指向审辨思维的小学变易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深入培养学生审辨思维能力,促进学习真正发生,提高课堂效率。省一等奖背后,是槐堂小学教师潜心打磨的成果,他们付出了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

  2013年,槐堂小学开展变易教学研究。教师们结合学习内容定制相应的观察量表,课堂中实时监测,课后及时反思,教案不知修改了多少轮。教师们从雾里看花逐渐走向柳暗花明,变易课堂简化了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槐堂小学与变易教学相关的课题研究频频获奖。《小学变易教学策略研究》获金华市教科所2015年度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后,教师们深入再深入,夺得省一等奖,去年还出版了《以变促学 小学变易教学》一书。其间,参与研究的教师们都结合各自执教的科目,进行子课题研究,多项成果获金华市一二等奖。

  “学校的硬件设施暂时无法改变,想要在众多优秀学校中争取一席之地,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槐堂小学教科室主任冯惠亮说,该校以教科研引领教学改革,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学资源。槐堂小学要求教师“人人在研修,个个有项目”,让每一名教师都参与到教研中来。每人每周至少阅读3篇教学论文,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理论专著,定时间、定内容开展教研活动,让教师们从根源上提升自我,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近两年来,槐堂小学有5个课题结题,其中获省一等奖1个、金华市一等奖1个、东阳市奖项3个,目前有4个课题在立项研究中,已有近70个课题研究成果获东阳市级及以上奖项。近5年来,该校教师的论文、案例获奖达人均5篇。


02

“1+7”激发青年力量

扎扎实实学落地有回音

  槐堂小学很老,前身是创办于1911年的灵嶽小学,它也很年轻,教师平均年龄只有36岁,其中5年教龄内的教师有10人,占1/3。“这是压力,更是优势。”在冯惠亮看来,年轻就是力量。

  教师成长是槐堂小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该校制订了《槐堂小学新教师考核方案》,从教学“五认真”、课堂教学、听评课、现场论文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实施“1+7”培养模式,即“一个中心,七个定期”,以“培养审辨式思维”为中心,抓好校本培训7项常规内容,有每周语数英教研课、每周一次教学例会、每周四夜学、每学期青年教师技能大比武等。

  槐堂小学把夜学“学”到了极致。夜学前,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会如期交上一张钢笔字、一块黑板字,完成一次朗诵,分享一篇好文。关于夜学内容,该校每学期初明确几个重点专题,如课题方案设计、课程开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举行骨干教师讲座、青年教师读书沙龙等方式增加教师的学习兴趣,并邀请专家来授课,开拓教师眼界。

  每一项学习活动,全体青年教师共同参与,再结合“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做到人人扎扎实实地学、事事落地有回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徐庆黎2018年任教,在东阳市新教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学员”。美术教师马倩教龄7年,已获得东阳市优质课一等奖等16个奖项,指导学生获奖21人次,其中不乏全国级奖项。延迟开学期间,8名青年教师参与录制东阳市公益课堂,比例列东阳小学前茅。

  槐堂小学教师团队争先创优氛围浓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头,青年教师迎头赶上。据统计,全校30名教师中,获东阳市级优质课比赛一二等奖的有15人。近年来,该校教师在各级比赛中获奖近百项,周君芳获评省级教科研先进个人,包波浪获评金华市优秀班主任,吴旭荣获评东阳市优秀班主任……


03

走心活动融合多元素

为学生成长储蓄能量

  每个周末,槐堂小学学生都有劳动作业,各年级不同,一年级整理书包,六年级独立烧制饭菜。据了解,该校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五育并举”。记者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长记录册》中看到,槐堂小学从身体素质、道德品格、学力发展、艺术素养、劳动实践五个方面评价学生。这些并非纸上谈兵,而是遵循“低段了解、中段上手、高段掌握”的原则制订任务清单,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

  值得一提的是,槐堂小学尝试多学科整合,一项活动往往融入多种育人元素,十分走心,让学生们更有收获,让老师们忙得更有价值。今年儿童节前夕,槐堂小学把传统游园会与劳动教育、体育相结合,举行了农耕节活动。学生们用独轮车、水桶、扁担等农具开展了“背水一战”“乘车戴笠”两个挑战,车翻了、水洒了、手酸肩疼,学生们通过劳动体验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常规工作一项也不落下,我们只是换了形式。”正如周君芳所说的,换种形式换种思路,规定动作也能出新出彩。

  “每一项活动都是教育的契机。”负责陶育工作的教导主任张成芳介绍,该校陶育特色课程是评价体系的重要载体。每年一届的“陶文化周”融合了陶艺与书香校园等,让学生们编陶报、写陶文、诵陶诗等。陶艺与思政教育结合,便产生了“红色主题”陶艺制作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学期的亲子陶艺活动,则以陶为媒,推动家校共育。

  多元评价不再单一“以分数论英雄”,而是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成长储蓄能量。六(1)班学生胡懿浩是学校的“公益达人”。今年,他用压岁钱购买了100多只口罩,分发给孤寡老人,把家长给的“四好少年”奖金捐给敬老院。班主任对其劳动实践教育中的公益劳动评价为五颗星。同年级学生周媛嬗坚持学习拉丁舞7年,积极参与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开展的“小舞台 大展示”活动。班主任对其艺术素养的评价也为五颗星。此外,在学力发展中,槐堂小学还新增了“审辩思维形成”项目,分为“我会质疑、我会表达、我会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多元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在成长途中收获累累硕果,近三年共有154人次在各级别赛事中获奖。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