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6 18:23:14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3月6日消息 记者 王卫英 通讯员 毛嘉虹 文/摄
装纸、压扣、贴标签……3月4日,在浦江县花桥乡下宅溪村谢金兰来料加工点,20多位老人戴着口罩,散开坐在凳子上,一个个手法娴熟地加工活页本,现场没有人交头接耳,洋溢着热火朝天的干劲和老人们增收的喜悦。
来料加工产业是花桥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经。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条增收路变得磕磕绊绊。为了让来料加工点尽早复工复产,花桥乡主动作为,工作前移,打出了一套有序复工的“组合拳”。
“我们派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复工复产的相关要求告知来料加工经纪人,通知他们应复尽复。”花桥乡相关负责人说,全乡工作人员深入各村、来料加工点,排摸闲散劳动力,着手解决当前难题,确保疫情防控和生产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为保障来料加工货源,花桥乡搭建供货“流量池”,组建来料加工服务专班,强化与浦江县内外来料加工供货商沟通对接,并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敲定供货协议,将订单信息统一纳入“流量池”。
目前,已有60余家优质供货商、近百种加工产品货源信息入“池”,可为全乡30余个来料加工点提供加工货源。“2月中旬后,我们加工点陆续复工,现在每天手头有活干的村民保持在30人左右,熟练工一天收入可达100多元。”加工点经纪人谢金兰告诉记者。
“受疫情影响,一些货源进不来,多亏乡政府帮忙,今年的订单都接到5月了。”里黄宅村来料加工经纪人黄景文高兴地说,他主要从事串珠、包装加工工作,开工至今已完成交付30多万元货款的订单。
货源订单“抢”到了,劳动力怎么分配?订单如何消化?在前期排摸闲散劳动力的基础上,花桥乡建立来料加工储备人员库,根据产品季节性、难易程度以及人员匹配度进行有效整合,为全乡来料加工点提供多元化选择,实现“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活干”,让全乡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之前在饭店当服务员,现在家门口做做手工活,还能顾到家里。”下宅溪村严阿姨表示,自己不用出远门,在村里做手工活并不比外出打工收入低。
“平时就在家里种点菜,现在也做点手工活,活轻松还能多一些收入。”今年82岁的下宅溪村老人沈宪钱说,他在加工点负责压扣,一天有几十元的收入。
谢金兰说,人员合理分配,大家完成订单的效率提高了,原计划3月底交付的订单,现在已基本完成,做完后马上接手15万册活页本和30万块黑板两个大订单。
“来料加工看上去不起眼,但给老百姓带来的收入是实实在在的。”花桥乡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年,花桥乡将抓好农民增收工作,凝心聚力发展来料加工业,让村民足不出户有钱赚。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