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2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9月22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高婷婷
前阵子的持续高温加上水库修缮,使得永康市花街镇杨坑村、下殿村等多地用水告急,群众生活受到影响。接到求助消息后,花街镇八字墙森林消防中队立刻出动。“救火车”化身“送水车”,一抹“志愿红”成为离村民最近的守护者。
头顶50米有只防火铃
在八字墙说起当地的消防队,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
八字墙森林消防中队也叫八字墙志愿消防队,成立于2002年,20余名村民志愿加入,享受镇政府出勤补贴,负责森林防火巡查,以及八字墙一带的民房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虽然是志愿性质,但业务能力一点不马虎。
八字墙村有一座50米高的移动信号塔,是当地最高的建筑。塔顶绑着一只防火铃。每当警报响起,所有消防队员都会立刻放下手头的事,到集合地点报到。一次,队员朱宪行正担着肥料去田里干活。听到铃声传来,他毫不犹豫地把肥料往地上一扔,拔腿往村里跑。“铃声在我们心里就是命令。”朱宪行说。
消防工作常与危险同行。每个月,志愿消防队都会组织演习,并定期对消防器材进行维护。此外,作为队长的杨金土还积极参加市里、镇里组织的消防技能培训。正是这样严谨的态度和责任感,让他们得以一次次顺利完成任务,化险为夷。
回忆消防生涯,四五年前易川村的一场山火让杨金土等人记忆犹新。当时消防队分头上山,前面的人刚进林子,火势忽然开始往两边蔓延。风向变了!走在后面的杨金土马上下达撤退指令。前后不过两分钟,火焰便吞没了原定的上山路线。
“幸运的是,我们是一支纪律性很强的队伍,大家听到指令立刻照做,为全员安全撤离争取了时间。”杨金土说,这样危险的情况不在少数。为避免人员伤亡,队伍内部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包括禁止独自灭火、出勤时必须穿防火服、夜间灭火必须谨慎等。
“中间低、四面高的地形起火,是万万不能靠近的。”杨金土分享经验道,“人走进去就像进入一只漏斗,风一卷就出不来了……干我们这一行,要时刻牢记一点,人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
“自从组建了消防队,八字墙再也没发生过重大火情,近3年更是拿下了‘零’的好成绩。”说起这话,杨金土很是自豪。
山林的卫士 乡村的守护者
今年夏天,森林火险等级连续五级,永康市发布林区禁火令,这让消防队更加紧张地投入工作之中。队员们轮流在林区入口设卡执勤,对来往车辆和人进行检查,杜绝易燃危险物品入林。
从参加村义务防火队起,杨金土就没有换过电话号码。对这一事业,他有很深的感情。“小时候,这一带的山许多是光秃秃的。当时生产队烧荒,农户上山打猪草,整片林子连老鼠爬过都能看见。”现在听到游客夸花街生态好,他的心里都美滋滋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杨金土看来,这座山、这片林,就是他们能留给后代最珍贵的宝物。
在做好村级消防工作的同时,志愿消防队还在宣传上下功夫。“现在房子修得这么好,如果因为用火用电不注意引发火灾,这一切就都毁了”“我的电话你记好,有需要就打给我”“这是灭火器,我教你怎么用”……在众人身体力行推广下,消防安全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我们这离永康市区比较远,一旦发生火情,市里的消防车赶到需要20分钟,这时候本地消防队的存在就很重要了。”当地村民说。花街镇共有4支志愿消防队,为农村守好消防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志愿消防队不光为森林救火,也为民生救急。7月以来,每次接到镇政府指令,队员们便第一时间驾驶消防车出动,为缺水村送去“及时雨”,缓解村民燃眉之急。
每到一座村庄,遇到当地有老人腿脚不好的,消防员们顾不上休息,手把手帮助弱势群体送水上门。据杨金土粗略统计,8月里,他们几乎每隔一天就要出门送水,来回送了10多趟。
“我们平时都在村里,只要有需要,随时就能动身。作为大家伙身边的消防队,我们也想多为村子做点工作。”杨金土一番朴素的话语,表达了农村消防员的心声。
更多资讯关注金华新闻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