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正文

300年前的状元面啥味道?去浦江吃吃看……

2020-09-25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孙梦婷

  金华新闻客户端9月25日消息 记者 孙梦婷 通讯员 金君莉

  在浦江,有这样一碗面,因元代“浦阳江上大儒”吴莱而得名,被称为是吴莱状元面,有着300多年历史。

  吴莱状元面不仅仅是美食,更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底蕴,是吴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浦江县前吴乡毛家村北部深袅江源头有一座吴莱山,因吴莱隐居此山而得名。吴莱于元朝廷祐八年(1321年)隐于此,他4岁能诵五经,7岁能赋诗,吴莱学生众多且其中人才辈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就是其学生。

  经过祖辈不断改进与完善,该面的加工方法逐渐定型,由“和、揉、打、搓、盘、上、晒、收”八道工序组成,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特别是“打”和“晒”,直接影响面条的柔韧度和口感,且又是力气活,一般都是丈夫帮助妻子完成,所以又称“夫妻面”。它的口感润滑爽口,劲道十足,香味浓郁,素有“出笼包子、下架面”之称。

  《浦江县志》记载,深袅山,在县西南五十里,重峰复岭,峭拔千仞。“宋末文士群聚于此,在这些地方往来穿梭,至今留下许多文化遗迹,深袅山中承载了元代“月泉吟社”众多文人学者的爱国情怀,承载了吴莱诗礼济世、著书立说的耕读精神。

  古时就有“吃了吴莱一碗面,你若有求必灵验”之说,民间尊称吴莱为“考神”。现如今,每逢重要考试,来吴莱山祭拜吴莱公、吃碗状元面、讨个好兆头,已经成了一种习俗。

  近年来,为推进乡村振兴、提高村集体经济和满足游客需求,前吴乡毛家村挖掘吴莱文化,注册“吴莱状元面”商标,对传统毛家手工面进行品质提升,将“吴莱状元面”推向市场,使旅游不只是简单地看风景,更成为精神上的享受,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体验和感受。


  

更多资讯关注金华新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