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8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1月7日消息 记者徐健勇 通讯员胡筱俊
有一种爱情叫“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有一种爱情叫“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面对当下疫情形势,我市广大公安干警、医护人员纷纷涌上前线,不舍昼夜,修筑起疫情防控的“长城”。在一线,“守卫蓝”“医护白”组成的夫妻档,更是留给我们一幕幕感人画面,让人分分钟破防。
【一次注定的偶遇】
“怎么是你,太巧了……”
1月7日,永康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世雅中队中队长郑留根带队员前往永康市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做核酸检测。轮到郑留根核酸采样时,眼前的医护人员突然喊道,“怎么是你?太巧了……”
这是遇到熟人了吗?郑留根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全副武装的“大白”,竟一时没能认出是谁。直到窗口那头的她说了句“是我啊”,他这才反应过来,为他做核酸检测的“大白”就是妻子骆红霞。
原来,永康市疫情形势变化后,郑留根第一时间就请战到一线抗击疫情,连日来在管控区及路面开展秩序管控等工作,忙得连轴转。而他的妻子骆红霞,是永康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也是第一时间就在永康市方舱医院核酸采样点值守了。
疫情防控,是跟死神作战,也是跟时间作战。就这样,夫妻二人还来不及告诉对方自己的具体岗位,就各自投身于疫情防控的战场中。
“难怪我打她电话,一直没人接。”郑留根说,自1月5日早上分别后,两人一直没再见面,他一边忙,一边牵挂着妻子,这次重新见面,仿佛冥冥中注定。
“加油!一定要做好防护!”“你也是啊!”疫情防控职责在身,简短交流后,两人便又各自投入到工作中。警医夫妻俩短暂相聚的画面,被郑留根身后的同事拍了下来,定格成一张张珍贵的照片。
“心有灵犀:带单位的人去做个核酸检测,刚好碰到老婆医生!”当天中午,郑留根将这些照片发到朋友圈,引得网友们疯狂点赞。
【一声严厉的叮嘱】
“做好防护,别忘了吃药”
吕逸斌今年56岁,是永康市公安局反恐怖大队的副教导员;徐颖今年51岁,是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
“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别忘了吃药!”
“你也是,注意防护,衣服穿暖,别冻到了。”
1月6日,在第二批增援人员集合处,“警医夫妻”吕逸斌和徐颖彼此叮嘱道。
(民警吕逸斌与妻子徐颖合影)
“累肯定是有点儿的,但只要群众有需要,这点辛苦不算什么。”自接到增援命令后,吕逸斌便立即赶赴永康市石柱镇,在前锦村下陈自然村最核心的封控区执勤。
吕逸斌坚守岗位,一工作就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由于出行匆忙,他忘记带上降压片和治疗心血管的药,幸亏同样赶往一线的妻子徐颖发现后,将药交到了他手上。
身为医护工作者,徐颖负责着石柱镇重点防控区域内群众的核酸检测工作。加班熬夜对她来说,也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一个回家的约定】
“你要乖,爸爸妈妈很快就会回家的”
“2020-2022,新冠不止,我们携手抗疫!愿你我顺利归来,愿永康恢复平安!”这是应杰1月6日凌晨4时58分发的一条朋友圈。
应杰,永康市公安局东城派出所的一名民警。1月5日晚,接到疫情防控指令后,应杰主动请缨,来到辖区的防范区黄棠村进行执勤。
“两年了,我们一直坚守在一线。”当天,通宵值守的应杰,回想起2020年也是像现在这样和妻子携手抗疫,便编辑发送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说起妻子应颖,应杰既心疼又敬佩。应颖是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生,也是永康市首批核酸采样应急医疗队的成员,于1月5日18时前往石柱镇进行核酸采样。
为了争取时间,她与同事们连续工作15小时,直到1月6日9时许才结束工作。稍作休整后,1月7日,应颖又继续开展核酸采样。
这几天,夫妻二人都没有回家,孩子由家里老人帮忙照顾。遇到难得的工作间隙,应杰便会与孩子视频通话。听到儿子说很想爸爸,应杰强忍内心酸楚,安慰道:“你要乖,爸爸妈妈很快就会回家的。”
更多资讯关注金华新闻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