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3  >  01  >  网络中国节春节  >  金华过大年   正文

【新春走基层】义乌“老外”穆罕奈德:此心安处是吾乡

2023-01-17 10:04:48

来源: 无

作者: 黄雪芬

金华新闻客户端1月15日消息 记者 沈之阳/文 项志威/视频

2023 HAPPY NEW YEAR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当街头开始张灯结彩,游子开始陆续归家,家人开始准备年货,这一切都在反复提醒着我们,中国人的农历新年近了。

“感受过阿拉伯人的‘新年’,再来感受中国年,虽然在不同的时间,但热闹是相同的。”对于约旦籍的穆罕奈德来说,中国过年的场景并不陌生,来中国23年的他,早已是中国通。“中国新年给我的最大印象便是团圆。”穆罕奈德表示,除夕能洗去一年的疲惫和风尘,自己今年也要和夫人一起回安徽。

鸿


因为“一带一路”,从此扎根义乌

“你是哪儿人呀?”“我是本地的。”“骗人,你长得不像。”“那你看我普通话标不标准嘛。”穆罕奈德时常会因为言谈举止不像“老外”而被商家质疑,他也乐于和商家有此玩笑。“花生多少钱一斤?我能试吃一个吗?”穆罕奈德熟练地剥开花生壳,将果肉送入嘴中。“花生寓意好,新的一年,要健康长寿,好事发生。”

image.png

上午,穆罕奈德起了个大早,开始采购兔年的“味道”,他想给自己的餐厅贴上点新年装饰,也捎着给家人带些年货。来到佛堂古镇,穆罕奈德这儿转转,那儿看看,买了好多的本地糕点,“我还要买些义乌的特产。”说着,穆罕奈德又钻进了沿街古色古香的红糖铺,大把大把抓着小麻花。“老板,这个帮忙包一下,还有这些也给我称称。”随着穆罕奈德的手机扫码声响,记者一行手中的红色塑料袋越来越多,几人近乎吃力地前进着。“还要买点对联,回去贴在餐厅的窗户上。”穆罕奈德说,新年就得有新年的味道,今年他们全家要回安徽看望岳母岳父,自己作为“洋女婿”,礼节可不能少。“把咱们金华的特色都带些过去,也推广推广我们义乌。”穆罕奈德笑着说,因为疫情,自己好多年没有回过约旦,老婆也好多年没回过安徽了。这次回去,要带着小孩好好住住,感受下大家庭的热闹新年。

image.png

“我能来到中国,扎根义乌,得亏了‘一带一路’的好倡议。”回顾20年来在中国创业的经历,穆罕奈德感慨道,义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的生活也在逐渐美满。“刚来的时候,我兜里就几千块钱,连房租都交不起。”穆罕奈德一边向玻璃门窗上刷着水,一边将喜气洋洋的大红色春联贴上。“政策好,政府也给力,生意自然就越做越好。”穆罕奈德说,在中国办手续很方便,这对外国人非常友好。“去一个陌生的国度,语言不通最要命,但在义乌,这根本不是事儿。”穆罕奈德告诉记者,在义乌能看到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你去一个国家,不会说当地的话,别说做产业,生活都很烦琐。但在义乌,你可以发现有很多‘老外’,来了好几年了,一句中国话还说不利索,可他的产业就能做得非常好。”到了饭点,穆罕奈德的贝迪餐厅里灯火通明,他也忙个不停,为了宣传“一带一路”的好倡议,他在餐厅里设计了“一带一路”的宣传墙,方便更多的沿途客商以及本地人了解“一带一路”,切身感受到“一带一路”给自己、给大家带来的真正改变。

image.png

红艳的春联带着金箔,在温暖的窗台上流光闪烁;古朴的路线镌刻墙面,在奈德的餐厅里馥郁芬芳。23年悄然已过,看着川流不息的人来往,候着花好月圆的钟声响,这穆罕奈德的小家,早已在义乌这“大家”里花开满园。


因为热爱义乌,从此身心两安

“我在义乌成了家,有了妻子和两个聪明的孩子,也注定了我和义乌解不开的缘分。”穆罕奈德看着夜空,想起了自己远在异国的父母。“当初离开家是为了做好事业,这些年也没怎么回国。”穆罕奈德说,父母总是希望自己过得好,能够稳定、健康、富裕,因此也不愿意过多地打扰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妈妈做的菜,最想念的也是妈妈做的菜。”做了20多年阿拉伯菜的穆罕奈德没有因为餐厅在中国而调整菜品口味,他坚持将原汁原味的阿拉伯菜呈现给顾客。“这算是我的一个执念吧。”穆罕奈德忘不了母亲做的阿拉伯菜,也不愿改变自己和母亲学的阿拉伯菜,他一再强调,文化也可以浓缩在菜品里。“来到贝迪餐厅吃饭,就像来到了我家里,那我自然要给你最真实的、最原本的味道。”“一带一路”倡议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穆罕奈德认为自己得益的同时,也要推广好阿拉伯文化。“你选择了阿拉伯菜,就是接受了我们的文化。”因为一口菜,让两国人民相知相逢、互敬互信,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或许这就是参与‘一带一路’的意义吧。”穆罕奈德笑道。

image.png

除了开餐厅、做公益,近年来,穆罕奈德也积极转变了经营思路,做起了外贸,他正在将义乌的货品销往海外。“现在世界变化很快,我要积极把脚步走出去,把思想拓展出去。”穆罕奈德表示,目前已经有很多老家的朋友问起了义乌,并且主动去了解中国。“前两年因为疫情,他们不方便过来,现在政策开放了,大家都跃跃欲试想来到义乌。”从月薪两千元,到现在有车有房有餐厅,穆罕奈德的亲身经历给朋友们带去了梦想与希望。

image.png

“阿拉伯国家有开斋节、有圣纪节,这都是家人团圆的日子,相当于中国的新年。”穆罕奈德说,刚来中国的时候,过中国年总是不习惯,大家都在团圆,只有自己在孤单打拼。“可现在不一样了,义乌就是我的家,在这里,我很安心。”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