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7 10:09:34
来源: 无
金华新闻客户端1月16日消息 记者 胡雅心
“虎走留福,兔来迎春”,再过几天就要到兔年春节了,过年的仪式感,往往从置办年货开始。临近年关,各家各户都在忙着办年货,过大年。年货市场上,乡土风味的罗埠农特产品“出了圈”,不但让当地村集体的“家底”厚实起来,也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年关将至,“土”味年货走俏市场
走进罗埠小镇客厅,映入眼帘的是走廊上一排排摆放整齐的“罗埠味道”年货礼盒和新鲜水果。小院里挂满了香肠、腊肉等腌制“咸货”,旁边的展厅里则摆满了来自罗埠各村的农特产品。这段时间,镇消薄公司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忙着对接客户、备货送货。
“腌制品是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做的年货,除了常见的香肠、腊肉、酱鸭等,每年我们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金华市罗盛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龙飞说。
比如这款酱油肉,选用罗埠本地散养土猪的五花肉、罗埠古法酱油腌制而成,肉质肥而不腻,还带有古法酱油的鲜香,在线上直播中颇受欢迎。还有下周村的酒糟鱼,选用村里自己养殖的白鱼,融合糯米酒的酒糟,香辣美味,爽口开胃,还略带醇厚酒香,一经推出很快就销售一空。
传统糕点也是春节的必备年货。在位于一新村的“一新糕点”共富工坊里,村党支部书记施国英在组织人员加工冻米糖。熬糖、切糖、包装,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除冻米糖外,这里还有一新村自行制作或合作加工的绿豆糕、麻花、蛋挞、鸡蛋糕等特色糕点,该村已经形成了以冻米糖为龙头,其他糕点为补充的传统糕点产业发展格局。
罗埠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在“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政策的号召下,各村纷纷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并做精做实农产品深加工,大大提升农产品价值链。
下周村种植了110多亩莲藕,收获的莲藕大部分销往农贸市场,剩余的被磨成了藕粉、酿制成莲藕酒。越溪村是远近闻名的“甘蔗村”,甘蔗滞销时,村里就将甘蔗榨汁,或熬制成红糖,或将甘蔗汁、水和糯米混合发酵,酿成甘蔗酒。
“我自己摸索尝试了许久,最终形成了一套比例合适的配方,制作出的甘蔗酒口味醇厚,度数只有16度,即使是不会喝酒的人也可以多喝几杯。”越溪村党支部书记朱胜南说。
上月28日,小镇客厅里举办了一场助农增收的公益直播活动,为开发区的农产品打call,3小时便热销上千斤。依托助农直播、“罗埠味道”福利群以及兰溪门直营店、罗埠老街、小镇客厅等线下直营门店,罗埠镇让“土”味年货“触网”,助推线上、线下全面“飘香”。
握指成拳,聚力乡村共富谱新篇
“我们的农特产品非常畅销,目前为止,‘罗埠味道’礼盒已经发货1500多盒,销售额已经达到了五六十万元。”黄龙飞告诉记者。罗埠农产品畅销的背后,是近年来该镇对于乡村振兴工作的精心谋篇布局。
自2020年开始,罗埠镇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政策,号召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成立金华市罗盛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指派镇干部驻点小镇客厅,统筹农产品的产供销工作,引导各村引导创立农特产品品牌,握指成拳,创建“罗埠味道”品牌,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山下陈村将种植水果玉米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本村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积极争取产业项目资金,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并成立“苞罗万象”党建联建品牌,带动周边各村消薄致富,抱团发展,成为罗埠首个完成100万元消薄任务的村庄。
去年6月,一场洪水让下周村的村集体产业损失惨重。洪水过后,当地村民重振旗鼓,开始种植有机大米和荸荠。前段时间,30多亩荸荠和80多亩有机大米都丰收了,村里还尝试制作酒糟鱼、酿莲藕酒、磨藕粉。在罗盛公司的对接下,酒糟鱼很快销售一空,10斤装有机“红星大米”也极为畅销。
“这几天,村干部都在忙着送货,我们想借助节日契机,将我们的农产品和水产推介出去。目前,这些‘土货’已经为村集体带来了4万元经济收入。村里的80亩油菜花也已经种下,为年后开展乡村旅游增添了一道风景。”下周村村干部汪宏军说。
越溪村具有种植甘蔗的悠久传统。立冬后,村里的甘蔗进入集中采收期,越溪村与青春中学等学校合作开展研学活动,体验甘蔗采收的乐趣,剩余的甘蔗则用于农产品深加工,古法熬制的红糖、35天发酵而成的甘蔗酒等都为村里带来了可观收益。
一新村的糕点,越溪村的红糖、甘蔗酒,下周村的酒糟鱼,还有土索面、土菜油、古法酱油……罗埠镇不断整合各村农特产品资源,擦亮“罗埠味道”金字招牌,并积极梳理品牌经营范围,通过罗盛公司建立起罗埠农产品“1+X”品牌与市场的桥梁,让特色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为乡村共富注入动能。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