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3  >  04  >  网络中国节清明  >  民俗   正文

雾雨南山茶

2023-04-03 09:07:07

来源: 婺城融媒

作者: 邹蕙瑛

时近清明,绵绵春雨随风飘撒,落入层层密林,汇入潺潺流水,滴答答敲打着粉墙黛瓦的农家屋舍,一丝一缕浸润了一整座婺城南山,氤氲起蒙蒙的雾气。这时候,一座座小山丘上,一片片台地里,一株株老茶树仿佛苏醒了一般,凝聚四季采撷的天地之气,循着春雨的邀请,吐出了一支支新芽。勤劳的茶农们穿梭在茶林中,唱着采茶歌,做着手工茶,讲述着雾雨南山茶动人的前世今生。

南山有名茶

在婺南山巅,有一处奇险的山坳,四块巨大的岩石分别形似青龙、白虎、大象和狮子,巨大的山岩下有一个古老的小村庄,村子就叫岩下村,归属石塘行政村管辖。这四块山岩中,尤以狮子岩最为形似,狮子昂首蹲坐,两个内凹的山洞恰是两个灯笼大眼,侧面一处内凹的锻压则是狮子张大的嘴,沿狮子头绵延而下的是狮子巨大的身形和长尾。而这里,恰是婺城南山狮子岩白茶传说的发源地。

据民国二十年《汤溪县志》卷二载:“狮子岩,石塘东北。形如狮踞,上有石洞,如狮张口,相传古有寺,今产白茶。……龙湫上之甜茶,最称珍异。”

石塘村朝东北方距离村中心一公里处便是块狮子岩,狮子岩下却不见白茶树,传说中的泉眼也难寻所在。在狮子的“大口”里,尚留有古寺古老的石基。

村人董志坚介绍,狮子岩往上的山坡上原来曾有个古寺,寺庙旁边有口泉眼,泉眼边有两棵老茶树,约1.5米高,和山里别处的茶树不同,这两棵老茶树的叶子整体偏白,村里人都管它叫“狮子岩白茶”。幼年时,他曾听爷爷提起,爷爷年少时曾见过“狮子岩白茶”,这白茶产量极少,须用狮子岩口的古井水冲泡,泡出来的汤色似牛乳,亦似霜雪,是村里招待达官显贵的上品。听闻石塘村有此仙茶,周遭及山下也常有人前来求老茶树的枝丫,用作扦插。可是,“狮子岩白茶”到了别处,不是种不活便是出不了白色的茶汤,人们只好作罢。至于古寺,在解放前便没了踪影。关于那口泉眼,村人传说是由于山体滑坡,被乱石埋在了下面。

村里曾有一位名叫郑志清的老人对村人说起,那两棵“狮子岩白茶”早年是野生茶,后来分给了村里的郑水竿家,后来又划归到集体经济,二十多年前,有人把这两棵白茶树挖走,种到了上塔石村的大岭茶园里,但是后来有没有种活,村里人各有各的说法。但是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见过那两棵“狮子岩白茶”。

有史料载,“狮子岩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

茶人圈有传言,塔石狮子岩白茶品质超群绝伦、卓而不群,色、香、味、形俱佳。外形细秀、匀整,似凤羽,色泽翠绿鲜活带嫩黄;汤色绿而清澈明亮,滋味鲜爽甘醇,香气鲜爽馥郁;叶底色泽嫩白似玉,叶脉翠绿;品质独特,饮后回味甘甜,口齿留香。

关于狮子岩白茶,村里老人中还流传着一个浪漫的故事,且与西湖边的白娘子有着某种渊源。相传美丽的蛇仙白娘子思凡下到人间,在西子湖畔邂逅药店伙计许仙,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婚后却遭金山寺和尚法海从中作梗,屡屡设计使白娘子显出真身。许仙不知原委,惊吓得昏死过去。白娘子为救许仙,冒死上山盗仙草,九死一生。南极仙翁念她一片真情,允许她带仙草下山。白娘子从仙山带仙草和仙果一路赶回,途中经过狮子岩,白娘子惊叹于这美丽的山水,无意间将仙果遗落在山上。仙果落在狮子岩的高山峻岭之上,遇到肥沃的土壤、清澈的泉水便破壳而出。当白娘子惊觉,回到狮子岩寻找仙果时,却见仙果已长成枝繁叶茂的白茶树。后来,白娘子还曾隐居此山中,日夜守护狮子岩白茶树,潜心修道。

匠心出好茶

塔石乡珊瑚村位于海拔900米的高山上,终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土壤多为偏黑色砂土,这里生产的白毛尖,茶色清丽,味香汁浓。村民们习惯采用传统技艺制作白毛尖。

村人介绍,手工炒茶技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鲜叶采摘后,阴干两小时,入炒茶锅烘炒,出锅摊至微热,如此反复一次,再用炭火烘干,传统白毛茶即制作完成。每次炒茶量不过半斤。炒的时候动作要快,翻得要均匀,烘干以后茶叶一捏要能成末,炒过了有焦味,炒不透不香……每到春茶上市,有经验的老茶农总会到村里农户家中上“制茶课”,可因手工制茶全看火候,各个细节都要把握得十分准确,所以需要这手把手的技艺教授。

而在山的另一面,在婺城区莘畈乡种茶大户刘银根的加工厂里,五台炒茶机正马不停蹄地工作着。每天鲜叶采摘200斤,制茶50斤,把楼上楼下一整个加工厂的任务排得满满当当。刘银根介绍,西南山的这第一波春茶在金华茶人圈供不应求,部分龙井茶还作为一级茶销往杭州。近年来,鸠坑作为莘畈乡原有茶树品种,以其明显的生长特点在婺西南山区的小气候中展现出卓越的品质优势,不少村民还将茶树移载于兰花丛、葡萄林、琵琶林附近,以培育其特殊香型。刘银根在传统绿茶基础上,探索研发了红茶、桂花茶等品类,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借助微信平台推广山乡茗茶。

  山歌润茶香

“一把扇子两面花,有心有意到姐家,站了半天也没有凳,站了半天也没有茶,双手一插去别家……”“青啊哥哥你莫怪,这几年不是姐当家,过了三年回头来,双腿当凳酒当茶……”在婺城南山的另一条狭长的山垅里,高海拔的箬阳新茶也进入了采茶季,动人的山歌成了茶农们对新鲜茶香最美好的吟咏。

67岁的张志英和71岁的邹子法不知不觉间在这茶香漫漫的琴坛水畔吟唱了大半生。

春山为台,春雨为幕,山歌如灵性的使者,将一台台春秋大戏引入天地间,你来我往,粉墨登场,“一字写起一条龙,三国英雄赵子龙。子龙本是英雄将,手拿长枪保小王。二字写起两条河,杨家出了杨令婆。令婆得了九龙水,六十花甲转小年…………”

村里还有《十二花神》将恬淡的日子从一月细数到十二月,《孟姜女哭长城》将世代传习的故事融入了劳作日常。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