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金华文旅   正文

二十四节气 |【小雪】“醉”是酿酒好时节

2019-11-30 17:09:09

来源: 金报全媒体

作者:


 

金华新闻客户端11月22日消息 金报全媒体记者 陈芮 文/摄影 陈业/摄像

今天,我们迎来了冬天的第二个节气——小雪。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下雪为多不再下雨,雨虹也就看不见了。二候天腾地降: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三候闭塞成冬:阴阳不交,天地不通,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思是,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改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足,因此称做小雪。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

此时的金华,离初雪尚远,午间暖阳让人们仿佛置身于深秋。据天气预报,本周末我市天气晴好,最高气温回归至20°C。不过,下周起,受今年第27号台风“凤凰”影响,我市部分地区会有一点小雨产生,气温有所降低。

小雪前后,气温日趋降低,正是万物敛藏时候,也是最好的酿酒季节。我国人民懂得酿酒,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夏禹时代存在酿酒这一行业,而酿酒之起源还在此之前。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齐民要术》记载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义乌城西街道何斯路村是远近闻名的“酿酒村”,村民采用古法制酒工艺酿造出的“何氏家酿”清香纯正、醇甜柔和,深受百姓欢迎。何斯路村位于山区,平均气温比市区低4—5°C,趁着合适的气温,这几天,村中挨家挨户忙着酿酒。

村民龚金田把自家大厅整出空地,铺上干净的塑料薄膜,给200斤蒸制出炉的糯米腾地儿。冒着热气的200斤糯米被分为5大团,在铲子的翻滚下慢慢冷却。龚金田说,这是今年第一批糯米酿酒,1斤米可以做成1斤酒,预计今年要做1000斤酒。

糯米放凉冷却后,下面是“落缸”,也是酿酒最重要的环节。把备好的水、红曲、糯米按照10:1:10比例放入缸中,搅拌至均匀后封盖存放。接下来,是为期30天发酵,需要做的,便是静待好酒飘香。

忙碌中,我们看到一位年长者在一旁指导,他就是何氏家酿第25代非遗传承人何允法。何师傅今年75岁,来自酿酒世家,从小看着爷爷、父亲古法制酒。“小时候,村中家家户户都酿酒,因为我家是卖酒做生意,人家一年做20斤、30斤酒,我们家一做就是1000斤,几个月就卖光了。”

何师傅说,几十年前,村中酿酒规模小,大多自产自销。他还记得,人们把糯米放在小竹席上冷却,每次冷却只能放5、6斤,如今一铺就是一整个客厅。年轻时,何师傅跟着父亲做酒,掌握一门好手艺,如今,拥有50多年酿酒经验的他穿梭在村民家中,热心指导大家酿酒,帮助曲酒酿造技艺的传承和提升。

一周前,何师傅酿下了8大缸酒,他热情邀请我们一起揭开他的“宝藏”。家中地下室一间房中,储存着他的“心头好”,还未打开房门,醇厚酒香醉人扑鼻。揭开铺在酒缸上的纱布,缸中鲜红饱满的红曲和糯米正在发生化学发应,忍不住让人咽了咽口水。

何师傅拿起酒耙在酒缸中翻动,“沉睡”的红曲和糯米瞬间被唤醒,空气中的香甜更浓郁。“酿酒之道不仅是配方比例好,懂得管理很重要。”何师傅透露多年酿酒诀窍,“每天来看看它们,翻翻它们,酒的味道更纯正。”

为了让古老的曲酒酿造工艺得到传承,从2008年开始,何斯路村每年12月18日举办“何氏家酿曲酒节”,至今已持续了十二个年头。邀请中国曲酒协会、浙江大学的专家和邻村懂酒人士对各家各户的红曲黄酒评比,选出“何氏酿酒高手”。党支部书记何允辉介绍,每年一次的比赛,帮助村民提升曲酒品质,打响了“何氏家酿”名号。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