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5 15:56:14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12月5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舒珊珊 文/摄
“夹心白糖,又香又甜,5分6块,有人买没?”对成长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人来说,这样的叫卖声是童年最甜的回忆之一。那时逢年过节跟着父母走亲访友,孩子们最开心的就是能吃到长辈们从坛子里或者炒米中掏出来的白糖了。
永康市唐先镇尖山湾村凤山寺口自然村曾是个抽白糖专业村,最多的时候村里有几十户人家抽白糖,如今只剩下五六户。黄建宁就是其中的一户。
“抽白糖在我家世代相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5代了。”黄建宁说,打从记事起,他就和兄弟姐妹们在家里的作坊内帮大人抽白糖,七八岁的时候只是帮着“剪糖”,十六岁就正式接了班,在家抽白糖,然后担着箩筐四处叫卖。
抽白糖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活,从凌晨三四点蒸糯米饭开始,经过发酵、挤水、煎熬、抽打,到剪裁成品,前前后后需要20多个小时。白糖的原料是糯米和大麦。大麦催芽后切碎,将捣碎的麦芽与灼热的糯米饭混合,密封发酵,将其发酵滤液置大锅熬成糊状糖油,然后置米筛上晾10分钟左右,成琥珀状糖块,用木棒如拉面般不断地拉扯至白色,而后,抽成细条剪成小段。抽细条的力道把握非常有讲究,抽得均匀、馅不外露全凭经验,是件技术活。永康人所说的“抽白糖”,其实主要指的就是最后这一步。直接抽成小手指粗剪断的为纯白糖;里面缀上芝麻红糖,抽出来有馅的,为夹心白糖。
如今,得益于现代化设备的应用,蒸糯米不再用柴火,抽打过程也有了专业机器,抽一罩白糖的时间缩短了一半,但最后这一步“抽”,仍离不开手工操作。“白糖抽得发不发,主要还是看这步。”黄建宁说。2015年,他被评定为第三批永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康抽白糖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被评为永康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眼下他的女儿女婿都开始接班抽白糖了,喜欢吃白糖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黄建宁心里比吃了白糖还要甜。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