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永康   正文

陈德金:愿提一盏灯 照亮前行路

2019-12-11 11:04:35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金华新闻客户端 12月11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吴军勇

  在不同人眼里,陈德金有不同的身份。在芝英镇柏川村下柏石自然村村民眼里,他是受人爱戴的“老书记”;在原永康县绣花服装厂老员工眼里,他是值得尊敬的“老厂长”;在家中妻儿眼里,已过古稀之年的他,是个随时随刻有着新潮思想的“弄潮儿”。

  在陈德金过往的70余年里,不同的身份让他有了不同的担当。他是个开拓者,以身作则为后辈楷模;他是个提灯人,照亮了身后人前进的方向。



★于村——

让偏远山村焕发新面貌

  如今,74岁的陈德金回忆起年轻时的岁月如数家珍,犹如昨日之景。

   陈德金所属的芝英镇柏川村下柏石自然村地处永康中部,离市区14公里。上世纪70年代,因受地理环境影响,全村65%以上耕地不能自流灌溉,雨天积涝,晴天干旱,农业一直上不去,村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下游。

  1972年,26岁的陈德金被选为当时的下柏石村大队长。年轻的他认为,想要彻底解决村民温饱问题,必须从电气化和发展副业入手。为此,陈德金四处奔波,多方求援。1978年,下柏石村通了电,有了电灯;1982年,村里电网整改,并安装了三座电灌,修了3000多米的电灌渠道,解决了该村95%土地的自流灌溉难题。

  确保了农业生产问题,等于解决了村民的温饱,但要想让村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还远远不够。上世纪80年代初,陈德金有一次在永康独松村看到,该村的柑橘长势喜人,也有不错的经济收益。“独松村和我们村的自然环境十分相似,他们能种柑橘我们也一定能种!”陈德金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经过一系列考察,陈德金发动村里16岁以上社员,花3天时间种了2600多棵树,施上栏肥。种植果树的举动,为该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年带动每户村民创下了上千元的年收入。

  “我是人民的儿子,心里装的是人民,在我有生之年要多为人民办实事。”这是陈德金时刻铭记于心的一句话。下柏石村电网整改20年后,设备开始老化,电力严重不足,村民不能正常用电。陈德金急村民所急,多次去电力部门求援。2001年下半年,电力部门对全村电网进行整改,从50千瓦增容到150千瓦,实行同网同价,为村民节省电费。

  下柏石村有座仙掌山,甘泉长流、冬暖夏凉。早在21世纪初,陈德金就想着怎样通过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挖掘旅游资源。2002年,通往仙掌山景区的公路开始动工建设。2003年开始,进一步调整完善旅游景区建设,引进外资建造进出口三座公路牌坊、山门、亭阁楼。

  陈德金说,下柏石村旅游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旅游业是今后该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于厂——

让职工成为第一批富人

  下柏石村人多田少,农闲的时候年轻妇女无事可做。为了减少空闲劳动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陈德金在1980年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创办了永康县绣花服装厂。让下柏石村以及邻村300多名空闲劳动力就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贡献。

 在陈德金的工厂里上班,月薪有多少?陈德金回忆,那会上班的女工都是按件计酬的,多一些的一个月有120元,少一些的也有80元左右。他笑称,将这个收入标准放在时下,已经是北上广一线城市白领的收入了。

  绣花服装厂以女职工为主,能说会唱善跳的不在少数。为了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陈德金与身为工厂党支部书记的妻子商议,在厂里组建了一个剧团,经过排练后,到永康各地演出。“那会我们剧团在永康小有名气,很多镇出钱请我们去表演。”陈德金说,每出演一次,他就会给身为团员的工人记上一笔加班费。

  除了安排剧团演出,陈德金每年还会组织一次员工旅游。年收入1000元以上的,可以选到云南、贵州等较远的外省旅游;年收入800~1000元的,可以选到周边省市游玩;年收入500~800元的,可以前往金华双龙洞等市内旅游景点游览一番。

  不得不说,不管是开办工厂,还是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陈德金的做法总是那么新潮。新潮的做法,让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老厂长”,也让永康县绣花服装厂那批职工成了附近十里八乡第一批富起来的人。

★于家——

妻儿老小的精神支柱

  十指不沾阳春水,而今洗手作羹汤。这句话用在如今的陈德金身上,一点也不为过。每天一早,陈德金会准时到菜场报到,在中午饭点前将菜烧好送到医院住院部。一口一口喂完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他才将剩下的饭菜吃完。

  2006年,陈德金的妻子确诊帕金森综合征,肌肉萎缩导致生活不能自理。2013年,陈德金的妻子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从此完全失去自理、思考能力。10余年来,陈德金对妻子不离不弃,不是在北京、上海等地求医问药,就是每日守着妻子、照顾妻子,从未有一句怨言。

  “夫妻是同林鸟啊,这样做是应该的。”妻子患病前,陈德金除了在村里任职之外,还担任了市长联络员、法院陪审员、公安警风联络员等职务,为了照顾妻子,陈德金放弃了自己所有的事业,开始学着洗衣、做饭、喂药,他向世人证明,一个在外面成功的男人,回到家里,仍然能够成为一名模范丈夫。

  陈德金骨子里是一个极为浪漫的人。妻子身体康健的时候,他每年都会和妻子一起四处旅游。几十年下来,夫妻俩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妻子生病的头几年,陈德金仍坚持陪妻子一起外出,只不过旅游的另一个目的是寻医。

  照顾妻子的重担并没有压垮他。陈德金走路依然背脊挺拔,丝毫不像一个70多岁的老人。

  陈德金有3个孩子,如今都已经成家立业。一到周末,陈德金的家中便挤满了人,三代人共享天伦之乐。在孩子的培养方面,陈德金没有让他们走他的办企业老路。他说,当年办厂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如今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不错,孩子可以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