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8 17:44:05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 12月18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胡凯迪
意外来临,一个小生命在冰冷的池塘里挣扎!水中,身手矫健的他奋力朝着孩子游去,捞人、托举、施救;岸上,挺着大肚子的她,急切地来回奔跑,呼喊、求助、支援。这对即将为人父母的夫妻,不顾自身危险,联手为陌生的孩子撑开大大的保护伞。落水的孩子得救了,是爱的本能给了他们勇气和力量,朴实的善行让人性发光……
那一天,他跳下2.5米深的池塘
“就算再来一次,我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这些日子,家住永康市西城街道烈桥村的李兴祥成了本地热议的话题人物,起因还得从11月30日说起。
11月30日下午一点多,烈桥村5岁男孩小豪(化名)在池塘边万帅时不慎跌入2.5米深的池塘,卫计时分,新永康人李兴祥跳进冰冷的池塘救起落水儿童。
“那天,我忙完回到家,刚把油倒进锅里,突然听到外面有呼救声,便关掉煤气撒腿往外跑,看到门口附近的池塘里有一个小男孩在水里扑腾,明显已经被水呛到了。”李兴祥说,一开始他还想先把外套脱了再下去救人,但是看到孩子在池塘里已经慢慢往下沉,脸色发白,也顾不上那么多,急急忙忙脱掉鞋子就跳进池塘了。
在池塘边上的告示牌上,上面写着“池塘水深2.5米”,事发时,落水男孩离岸大约有两三米,李兴祥下水后迅速朝男孩游去,等抓到孩子时,男孩已经没有了动静。他把男孩的脸朝上,使劲地往岸边拖,当确定水深只到他腰部的位置时,第一时间把孩子整个倒过来,头朝下不断拍其后背并摘开其帽子进行施救。哇的一声,小男孩终于哭出来了。“哭出来就好了,一哭就没事了。”李兴祥说,当时他一边将孩子尽量举高,少受冰水的浸泡,一边安慰着吓得不轻的孩子不要怕,随后,李兴祥的妻子莫崇静也跑了出来,挺着大肚子四处呼救。
听到呼救声后,周围的居民也渐渐围到了池塘边,有人把家里的梯子拿来,借着梯子把小男孩和李兴祥拉上了岸。李兴祥说,虽然他从小在河边长大,水性极好,但由于冬天的厚衣服泡在水里太沉,折腾之后他也筋疲力尽。还好,小男孩住的地方离池塘边很近,刚好身上带着钥匙,在岸边群众的接力下,孩子快速被送回家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身体并无大碍。
“我想遇到同样的情况,大家都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举手之劳而已,在生命面前任何事都是小事。”李兴祥说,12月11日,妻子的顺利生产,而这也让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后遇到一样的情况,他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不要让留守儿童“二次留守”
将孩子救上岸后,村子里的人都在打听这位施救者。李兴祥却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我在烈桥村居住了两年,对村子已经很有感情。”“落水的男孩之前就见过,也是外地打工者的孩子。”今年34岁的李兴祥是广西桂林人,2007年来永康工作后,就在永康成家立业。
在李兴祥看来,没有什么能比一个生命更重要。自己的施救和小男孩的得救得到了许多社会关注,宣传社会正能量是一件好事,但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把关注转移到小男孩为什么会落水这件事上。
“孩子监管的缺失、安全意识的淡薄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李兴祥说,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离开家乡奋斗、打拼,孩子往往是被忽视的群体。由于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问题,孩子与父母聚少离多,尽管从老家带到自己的身边,大部分孩子都是独自在家,除此之外,大多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安全意识的淡薄等等都是间接引发安全问题的原因。
“不要让留守儿童‘二次留守’。”在李兴祥眼里,外来务工人员们来到一个城市,为了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沉淀,他们慢慢地成为了新永康人,但他们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缺少陪伴、甚至无人看护,无形中让孩子们处于“二次留守”的境地。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件事情的本质上,关注到这些小朋友身上,为此,他也将努力奋斗,尽可能地联合各个社会组织、学校等资源,为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提供温暖的屏障。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