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永康   正文

【舌尖上的名特优之⑬】世和豆制品:40多年老手艺的“好味道”

2019-12-28 15:35:22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金华新闻客户端12月28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舒珊珊

  随着春节日渐临近,永康市石柱镇姚官村殿下自然村世和食品加工厂越发忙碌起来。“过年很多人家要做响铃,少不了买豆腐皮。”制作间内,董梅春一边捞豆腐皮一边说。她丈夫在外面负责烧火。由于订单量大,夫妻俩这几年都要忙到大年三十。

  董梅春的娘家在前仓镇秀山村法莲自然村,那里曾是捞豆腐皮专业村。从十三四岁起,她就开始帮家里捞豆腐皮。捞了几年后,董梅春的手艺甚至超过了父母,以致她生完孩子一出月子,母亲就迫不及待地接她回去捞豆腐皮。对于自己颇受大家认可的好手艺,董梅春言语间满是自豪。

  豆腐皮怎样才算捞得好?“色泽晶莹光洁、白中泛黄,吃起来皮薄韧度大,落水久煮不烂。”董梅春说,她捞的豆腐皮外观薄透,质量均匀,13张豆腐皮恰好是一斤。

  捞豆腐皮是个细致活,从大豆的筛选、去皮、浸泡、磨汁到熬浆、煮浆、捞皮,哪一步都马虎不得。要想制作出好的豆腐皮,首先要有好的黄豆。为此,董梅春试遍了天南地北的各种黄豆,最后发现用永康本地黄豆做出的豆腐皮最香。

  “去皮”指的是用粉碎机破碎至脱去豆皮后,将豆子放入水中清洗,捞去脱落豆皮的过程。这个步骤每次都要花去董梅春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如果豆皮洗不干净,捞出来的豆腐皮味道就会不一样。”她说。

  由于夏天温度过高,豆子的浸泡时间难以掌握,别人家一般是下半年天气转凉后才开始捞豆腐皮,但董梅春的豆腐皮是一年捞到头。“冬天的浸泡时间大约是8个小时,晚上七八点浸泡,凌晨两点起来磨豆汁;夏天只要泡5个小时就够了,如果时间过了,豆花会碎,结不起来。”这是董梅春的经验之谈。

  不同于旧时捞豆腐皮的1个灶台、4口大锅外加1口煮锅,如今董梅春已经换上了电气化设备。“我的手脚快,一个人能捞24口锅,这样的速度也是数一数二的。”董梅春不无自豪地说。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