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9  >  二十五史金华名人今访  >  看视频   正文

【视新闻】初心不改情不变 婺苑夕阳别样红

2019-12-28 22:29:10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金华新闻客户端12月28日消息 记者 夏斌婷

  近日,浙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是我省5个受表彰的集体之一,也是我市唯一受表彰的集体。

  浙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现有党员43人,平均年龄71岁,平均艺龄超40年。徐汝英、周越桂、葛素云、郑兰香、吴光煜、邵小春、胡炳虬、朱芸香、倪建甫、吴子良、叶茗、苗嫩、刘智宏、郑丽芳、吴淑娟、徐丽君、周跃英……这批老艺术家甘当绿叶,乐于给年轻演员配戏,随时指点帮助年轻人成长。他们满腔热忱为婺剧事业作奉献,成为振兴婺剧的重要力量。


  活到老、唱到老,是老艺术家们的追求。在他们获得这项崇高荣誉之际,记者再度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心声,一起回望婺剧的峥嵘岁月。

  郑兰香:把一生献给婺剧

  2015年退休后,苗嫩反而更忙了,排新戏、指导学生、到全国各地“文化走亲”演出等,一刻都不得闲。

  苗嫩是国家一级演员,市级非遗传承人,1977年进入浙江婺剧团。“我们上世纪70年代的婺剧演员,像现在这样登上大舞台的机会很少。中国婺剧院建成投入使用后,各方面条件和设施设备今非昔比,所以我很珍惜站在这个舞台上展示婺剧的机会。”苗嫩说,前两年接到婺剧团重排现代戏《红灯记》的消息,她这个资深“李铁梅”义不容辞地接下了传帮带的任务,指导学生陈丽俐“接班”练习,一举手一投足,精益求精。


  今年4月,苗嫩又受邀出演大型婺剧现代戏《基石》中岩秀一角,虽然不是主角,但演得很用心。“过了60岁,我的记忆力就不那么好了,很容易忘词。”为此,她每每默写强记,反复练习。每场戏结束,她都要自查自纠,和团员互找不足,琢磨、改进。

  今年9月25日,苗嫩的父亲去世。此前,浙婺已接下9月27日在杭州演出《基石》的任务。演出当天一早,作为长女的苗嫩送走父亲,就忍着悲痛赶赴杭州,并在当晚按时登台演出。

  当晚她的角色恰好有一场婆婆被冻饿至死的戏,舞台上与老人痛别的一幕,让她想到了刚走的父亲,不禁泪如雨下。因为这个角色,她荣获今年第十四届浙江省戏剧节兰花奖·优秀表演奖。

  “既然站上舞台,就要全身心投入。”苗嫩说,舞台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婺剧给了她很多,她想为婺剧做更多。“只要婺剧需要,哪怕是演老太太,哪怕是没有台词的角色,我都愿意上。”


  刘智宏:乐当年轻演员跟队老师

  刘智宏,1970年进入浙江婺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省级非遗传承人。

   在浙江婺剧团一干就是46个年头,刘智宏说就是因为喜欢。因此会有发自内心的动力,会想方设法地将它做好、做美,不计得失、不怕困苦、排除万难地去争取。

   刘智宏通过多年探索,“以情带声”(以情绪引发声音的变化),同时也“以声带情”(以声音的变化引发情感的推动),使得唱腔更细腻感人,这也是令他自豪的地方。”


  刘智宏说,唱腔艺术是技术运用、情感理解、情绪投入相结合后达到最高点。他认为,舞台念白的规范是每个剧团上下要引起重视的,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扬,除了音乐就是念白为重。“说,是人们在生活中表达情感的最主要手段。唱,只是人们通过唱的手段对情感的表达艺术化了。”


  2015年退休后,刘智宏成为团里专攻唱和念白的老师。“我们婺剧是地方剧种,台词、唱词不容易听懂,就更应该注重念白的清晰和准确。”刘智宏说。

  刘智宏近日正忙着跟浙婺北上排新戏,稍有空闲,就给团里年轻演员“开小灶”,当他们的跟队老师,随时随地督促他们强化练习唱词和念白。


  吴淑娟:喜欢婺剧的孩子越来越多

  吴淑娟,国家一级演员,市级非遗传承人,曾获得浙江省优秀小百花奖,2000年调入浙江婺剧团工作至今。

  2017年,吴淑娟从剧团退休。她仍然很忙,忙着排新戏,为青年演员上课、配戏,参加“婺剧进校园”等活动。


  演员杨帅跟着吴淑娟学戏。两人住在同一个小区,每天早上6点多,吴淑娟就会把杨帅叫醒,到小区操场走台步、练基本功,每次都超过一个半小时,一丝不苟。

  在培养年轻一代的同时,吴淑娟还在精进自身技艺,挖掘恢复民族艺术瑰宝。去年,在一位有心的戏迷朋友帮助下,吴淑娟根据录像资料,通过几个月的钻研练习,将周越仙老师的作品、几近失传的独特翎子功——“桃花霸”恢复。

  吴淑娟说,“桃花霸”没有念白,没有唱词,只有背景音乐烘托氛围,表演全部由演员的身段动作来完成。演员操纵盔帽上的两根翎子,以其千变万化的动态,刻画人物的情绪、个性,同时不失舞蹈美感。“桃花霸”中的翎子功名目繁多,如“燕子衔泥”“凤毛麟角”“水中照影”等。截至目前,他们已整理出翎子功58套,动作数百个。“我们把‘桃花霸’整理成文字,希望能给后人留下一份参考资料。”

  吴淑娟每周都会到蒲公英(金华)国际艺术幼稚园、金华东市街小学等学校教授婺剧课。从着装到画脸、从走步到唱腔,吴淑娟教得耐心仔细,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频频获奖。


  “喜欢婺剧的孩子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家长因为孩子在学唱婺剧,也跟着了解、喜欢婺剧了。这是我最高兴的事。”吴淑娟说。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