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1 11:18:25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12月30日消息 记者 章馨予
记者昨从婺城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经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组委会实地调研、专家初审,“金华婺城农业‘标准地’改革”从全国近千项民生工程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2019年民生示范工程”。
今年以来,针对农业产业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土地抛荒和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婺城区立足农业生产“种什么”、“谁来种”、“怎么种”三大方向,通过开展农业生产力布局、实施标准地招商和出台扶持政策,进一步提升农业效益和现代化水平,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和村集体致富。
截至目前,全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8772.74亩,流转率提高23.1%。初步认定存量农业“标准地”项目80个,面积18673.175亩;增量农业“标准地”项目19个,面积11895.43亩,总投资达11273.05万元。
为破解多年来经营业主与农户政策处理难,以及关系不够稳定、不敢长远投资的难题,婺城区在区乡两级成立国有公司平台,探索农户向村集体流转、村集体向区乡国有公司流转、国有公司负责农业招商的运行模式,通过“标准地”招商,大大增强了经营业主投身农业的积极性,解决了“谁来种”的问题。同时,建立履约保证保险和风险保障金制度,进一步保障农户利益。
针对招商项目,婺城设置农业投入指数、土地产出率、休闲观光指数、带动效益情况等8项控制性指标,分类把控,并对农旅融合发展项目配套以必要的建设用地。区政府每年保障3000万元资金,用于“标准地”招商等产业扶持。主管部门每年跟踪项目进展,对严重违反投资协议且拒不整改的,责令退出。通过建立分类指导与保障机制、退出机制,解决了“怎么种”的问题。
一直以来,苗粮争地问题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过高。对此,婺城根据农业生产力布局规划,对不同的种植结构和片区,制定不同的土地流转指导价,同时加大对粮食功能区大户的种粮补贴力度,对经营主体按实际粮食耕种面积给予每季每亩280元的补助奖励,有效稳定了粮食生产,抑制了非粮化现象。
农业“标准地”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益,也提升了村集体的增收效益。以蒋堂镇前源村为例,实施“标准地”招引农业项目以来,通过村集体基础设施入股、政策奖励等,每亩土地增收300元以上。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