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武义   正文

​安全至上 红色树心 坚守传承 武义看守所实现“双安全”46周年

2019-12-31 11:32:24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金华新闻客户端12月30日消息  记者 胡睿哲

  自1973年来,武义县看守所始终保持监管无事故、队伍无违纪,实现“双安全”46周年,成为全省唯一“双安全”达46周年的县级看守所。12月17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昌荣实地走访武义县看守所,充分肯定该所46周年“双安全”的成绩,勉励该所继续强化队伍建设、监所管理方面工作,力争“双安全”再创辉煌。

  这个历经两次搬迁重建,仅有25名民警的县看守所,何以实现队伍和监管“双安全”46周年,成为全省唯一?

  标准管理 安全至上

  武义县看守所的值班室门前立着一块电子牌,上面显示:“无违法违纪、无有责投诉、无责任事故,已累计16966天。”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看守所所长徐春泉说:“牌上的数字,既是荣誉,也时刻提醒着所有民警安全的重要性。”46周年“双安全”的背后,是始终践行的“安全至上”这一理念。

  监所安全管理中,规范化、标准化无处不在。在押人员每天的时间表中,有两个时间段是标准化队列训练,各20分钟。训练科目包括站姿、整理着装、吃饭排队顺序、矛盾纠纷“三定位”等。今年以来,武义县看守所标准化管理训练已成型且成常态,极大地提升在押人员的精气神,有效遏制监内矛盾纠纷和违规事件的发生。

  去年正月初二上午9时,有一名协警值班时突然昏厥,在一旁的民警沈永春对其进行心脏按压9分钟直至把他送上救护车,成功挽救一条生命。谈到这次经历,沈永春将功劳归于所里定期组织开展的疾病处置预案演练。今年以来,武义县看守所建立健全突发疾病多岗位联动应急处置机制,每日定时组织在押人员观看处理纠纷、医疗急救等影视资料,定期邀请医生来作急救知识讲座,提高快速救治能力。“急救知识是在押人员和民警的必备知识。”徐春泉说。

  红色树心 关怀感化

  高墙内的生活是怎样的?在押人员孙某表示,初入看守所时,“每天都感到阴暗和绝望,恐惧心理无法克服。”多年来,武义县看守所大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进监区,组织在押人员每天定时进行唱国歌、收看新闻联播、阅读红色书籍的“红色三部曲”,每季进行一次学习讨论并书写心得体会。

  在“七一”唱国歌比赛中,被评为第一名的孙某在心得中这样写道:“当我唱出国歌的那一刻,我似(乎)忘记我是一名被关押人员,所有对生活的激情、期盼重新被点燃,心灵彻底被洗涤。”徐春泉说:“比赛要求每个监室征集两篇心得体会,而实际每个监室基本都有上交四五篇。”一系列红色教育丰富了在押人员精神生活,加快他们知错、认错、改错的脚步。

  除此以外,武义县看守所十分重视在押人员的心理健康,专设心理咨询室,聘请心理咨询专家定期坐诊,鼓励民警参与心理辅导。针对一些服刑已决犯,专门在监区内建立视频会见室,让亲属了解在押人员现状,并稳定、感化在押人员的情绪。

  坚守初心 传承荣誉

  2016年从看守所副所长岗位退下来的吴东涛是同事们眼中的老黄牛。自2002年起,他18年如一日地扎根基层,以所为家,至今仍奋斗在监管一线。

  推进工作,关键在人。在吴东涛看来,武义县看守所之所以做到46周年队伍无违纪,正是因为全所上下始终把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所里同事的关系很和谐,领导愿意听取广大民警的意见。”吴东涛回忆,自从建所以来,每一代武义看守所人,上到所长、下到民警职工,都把武义看守所的荣誉作为自己最珍贵的财富,“安全第一、崇尚荣誉” 的“武义看守所精神”一直传承至今。如老所长金德根在任期间,监所设施非常简陋,监房是砖瓦平房,揭瓦即可脱逃,他到食堂吃饭步行只需要十分钟,但是他从来不敢坐下来慢慢品尝,全部打好饭菜小跑回到岗位。时至今日,金德根的精神一直在全所上下流传。每位新进民警都需要参观所里的廉政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和荣誉室。在荣誉室,“全国模范看守所”“全国一级看守所”“全省监所安全金奖”“四十年安全无事故监所”……一个个泛黄的奖牌诉说着代代武义县看守所人坚守的初心。

  “荣誉只代表过去,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不断加强监管工作、队伍建设的创新和探索,确保‘双安全’的成绩不断延续。”徐春泉说。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