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金东   正文

【年味金东】馒头哪都有,我们却最好盖了红印的这一口

2020-01-14 10:13:14

来源: 更金东

作者:



年味金东


【 仙桥馒头篇 】



奶奶常说,盖了红印的叫馒头,

没盖红印的,是土面包。

仙桥的红印馒头,名气由来已久,

Q弹的皮囊下,是酵头考究的内芯,

那结了网似的面团,咬上一口,

还带着清香的酒味。真香!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金东妞儿,在他乡的时候,逢年过节,最最怀念的,自当是那一个个盖着红印章,热气腾腾的大白馒头。当家乡的馒头,撞上了萝卜肉圆,吃进嘴里时,便是数不尽的满足。
味蕾最能缠住乡愁,这红印馒头,自然成为了所有在外游子舌尖上的眷恋。
看到这里,想必大多数人都会问,一口哪儿都有的白馒头,能有这么大的魅力?是的。家乡的馒头松软,细腻,瞧着可爱不说,吃进嘴里也是入口即化。
金华人对美食是有追求的。所以,即使是淡而无味的馒头,这群“刁钻”的金华食客们也能用他们的味蕾,清楚地辨别出他们之间细微的差别:馒头够不够“蓬”?口感是否带酸?入口可还细腻?其间很有说头。
要想取悦这样一群食客,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金东区的馒头,本是远近闻名的,仙桥的馒头,那就更不用说了。每逢过年,整个仙桥,附近乡镇,乃至外县市的客人,都会为这里带来数十万只馒头的销量,让这儿每一家馒头铺子,逢年过节都会忙得个人仰马翻。
仙桥的馒头铺子十分好找。天刚朦朦亮的时候,整个镇里头,最先亮灯的,必定是做馒头的人家。赶个大早前去寻香,远远望着,就能瞧见那一屉屉刚蒸好的白馒头在寒冷的冬日里冒出的氤氲热气儿。
刚蒸好的白馒头鼓鼓囊囊的,像极了刚出生的大胖小子的脸。那刚印上的红印,则像极了娃娃脸上的朵朵红晕,更显娇嗔。因为瞧着可爱,不自觉便伸出手指戳了戳。那刚凹陷下去的地方,立马像海绵似的弹了回来,韧劲十足。
馒头要想好吃,口感软糯是必须的,但作为面食,劲道也必不可少。做了几十年馒头活儿的老师傅说,现在,大部分的馒头铺子都用上了机器,虽省了力气,搅拌也均匀,但在口感上却少了些儿时的味道。
仙桥这边的馒头铺子,虽然也用上了机器,但为了让馒头有韧劲,他们还是会选择在面团上桌后,用手工将它里里外外揉搓个够。这样一来,手的温度加上手腕的力度,在面团与空气充分接触后,才变得格外有黏度。
聪明看耳目,手艺看心意。美食的好坏,食客的味蕾自有评判。仙桥还有一点特别——在和面的时候,仙桥做馒头的老师傅们会加些自家酿造好的甜酒酿进去。
甜酒酿里头有酶,同面粉与水混合后,在高温的催化下就会发生奇妙的反应。所以,原本索然无味的馒头,在食客的嘴中,竟也有了些若有似无的甜味。这甜味还泛着些许酒香,尝起来也是回味悠长。
做馒头并非是个容易活儿,个中也有条条框框诸多门道,但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吃得了苦”。
像仙桥比较火爆的益泰馒头铺,老师傅们常常在半夜一两点,大家鼾声正浓的时候,就起来工作:和面三两个小时,发酵三两个小时,上蒸笼又需要一个多小时。就算是起得如此早,第一批红印馒头也只能勉强赶上早市时候出笼。如果谁家有个婚丧嫁娶,前来订购,那做馒头便成为了通宵达旦的活计。
做馒头辛苦,因着用料精良,收益也不甚佳,但益泰馒头铺的老师傅却格外乐观:做馒头不挣钱,既然要早起了,那就顺便做个早饭,挣个早饭钱;二三十斤的面粉一揉便是揉到精疲力尽,那就当锻炼锻炼身体,“反正,总归是不能辜负了这老祖宗传下来的红印章……”


这年就要来了。到时,你们会不会还和往年一样,分享着家乡的红印馒头,分享着这一份福气?毕竟,这一个小小的红印馒头里裹着的,是儿时的故乡啊。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