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金东   正文

金东垃圾分类工作获点赞

2020-01-19 14:23:43

来源: 无

作者:

  金华新闻客户端1月19日消息 报道组 徐盼 侯晓慧 何晓莎

  日前,由市委宣传部、市城乡垃圾分类办等联合主办的“幸福金华·绿色永恒”金华市垃圾分类“最美”评选汇报演出在中国婺剧院举行,金东垃圾分类工作获点赞。一年来,金东区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力度大,成效显,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实现了垃圾分类公众知晓率、居民参与率两个100%,使得垃圾分类工作真正成为了60万金东人民的新时尚。



  会上,表彰了一批垃圾分类“最美”单位及个人,其中,金东区曙光小学获评“最美”单位,金东区住建局房产物产科工作人员潘臻获评“最美”个人,近江·枫乔苑小区志愿者白建兰获评“最美”茶花姐妹。戴店社区、东华家园、金报留庄、金瓯佳苑、近江·枫乔苑、蓝天嘉园、四大门村、下渎口社区、下王社区、驿头社区获评“最美”小区(村社)。此外,金东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获评优秀单位,金东区农业农村局人事科教科工作人员黄国成获评优秀个人,心怡家园夕阳红文明传播队队长刘笑眉获评优秀茶花姐妹,另有100家商铺和1000户家庭获评市垃圾分类“最美”。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最美”故事。

  曙光小学
  让垃圾分类成为每个孩子的行动自觉

  寒假来临,曙光小学的孩子们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垃圾分类社会实践,在自觉做好垃圾分类的同时,要做好志愿者、宣讲员、监督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对于这份作业,大家早已熟稔于心,作为全省第一所“雷锋小学”、省红旗大队,曙光小学自2009年就提出了“学雷锋垃圾分类,争做洁美小使者”的口号,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扎扎实实开展了11年。
  走进学校,随处可见垃圾分类元素:学校的两个垃圾分类投放点被打造成了别致小景,校园内还有许多垃圾分类的互动小游戏,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有一本《话说新时尚——垃圾分类》教材。“学校要推广垃圾分类,校本教材就是很好的载体。顶层设计好了,垃圾分类进校园就很轻松了。”曙光小学校长张根兵说,早在2016年,学校就推出了一套自编的校本教材《关爱我们的家园》,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去年暑假,学校又组织科学教师团队精心打磨课程内容,编撰出了垃圾分类升级版教材,向孩子们讲深、讲透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随后教材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广,成为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教学的示范样本。
  曙光小学在垃圾分类上所作的努力,始于校本教材,但远不止于此。学生们每天的课间操,是旋律动感、歌词好记的《垃圾分类歌》。平日里,学校以每周一课的主题教育为抓手,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其中,提升师生的垃圾分类意识,营造了“人人知分类、人人能分类”的良好氛围。
  通过组织少先队员定时进社区开展宣传实践,把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推向了新高度。“我们与下渎口社区结成对子,组织少先队员定时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少先队大队部还向全校师生与家长发出‘垃圾分类齐参与,和谐金东共受益’的倡议,发动志愿者们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学校周边社区,积极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活动,实现了与社区的高效互动,获得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赞扬。”副校长王莹说,垃圾分类进社区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金名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垃圾分类在学校已是日常,每个学生都能准确分对垃圾,并积极向身边的家人朋友宣传。“我们正努力把垃圾分类的教育工作做得更实更好,让校园更加干净、整洁、文明,让学生们受益,共同营造和美幸福的生活环境。”张根兵表示。

  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创新“四简”法助力垃圾分类

  走进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新添的“智能垃圾房”,只见操作专员熟练地将各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厨余垃圾粉碎、大型垃圾压缩、回收垃圾打包,在三台智能机器的运作下,一车垃圾转眼被“吃”得干干净净。“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垃圾,在这里都能方便处理。”设备设施的“提档升级”,得到了大家的连声点赞。
  自我区全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按照区委区政府“垃圾分类,机关要做表率”的要求,把机关大院等公共机构作为重点,率先探索出了“空间简洁、操作简便、机制简明、考评简要”为主要内容的“四简”机关垃圾分类方法,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机关垃圾分类,重在源头治理。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首先调整办公场所功能区块,撤除所有公共区域的垃圾桶,设置集中投放点,杜绝了乱丢行为,并组织开展了公共区域和办公室“洁美”行动,对乱堆乱放进行大整顿大清理,有效实现了机关大院垃圾源头减量;其次,服务中心通过每楼层设置一个集中投放点、增设茶叶渣收集器实现干湿分离、编发简明分类图册等举措,提高了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除了操作设施升级提档,服务中心还严格实施“两定四分”制度,创新创建“一组两员”队伍并建立实施了“五带头”机制,从制度层面上促进了机关内所有工作人员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在考评奖惩方面,服务中心以“考评简要”为导向,定期开展交叉测评,组建 “红领监督员”队伍,每周三组织集中检查各区域分类情况,进一步保障了机关垃圾分类进入常态化、长效化。
  据统计,全区现有3000余名机关工作人员(含临聘人员),自今年机关垃圾分类全覆盖后,通过“四简”工作模式,人均日垃圾产生量同比减少54.2%,7月至今已收集可回收物36.9吨,分类处置有害垃圾4.5吨,垃圾分类成效显著。“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行服务站中心内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提高人员参与率、分类准确率,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物管中心负责人叶晟说。

  潘   臻
  “解码”垃圾分类数据 守护和美幸福家园

  每月一次的垃圾分类月报、年底制作的考核台账、每年度的采购清单……要把这上万个数据整理成一个个文件,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但这对于潘臻来说,却已经习以为常。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两年来潘臻用双脚走遍了金东每个角落,用双手采集了上万个数据,为我区垃圾分类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017年底,28岁的潘臻刚调入区住建局房产物业科,就遇上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大力推行,巨大的工作压力迎面而来。“我刚上岗就要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跟着前辈熟悉业务。”在局领导和科室领导的带领下,潘臻走遍了我区的小区(社区)、学校、单位部门,完成了前期的摸底基础调查。
  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垃圾分类相关的设施设备采购工作。这项繁琐的统计工作,看似简单,却要十分仔细,丝毫不能出错。“比如分类垃圾袋的数量计算,首先我要统筹好城区所有的居民户数,并按照厨余垃圾袋一天一只、其他垃圾袋两天一只的更换标准,算出每户每年所需的垃圾袋。”不仅如此,每个小区、办公楼、学校的垃圾桶、宣传牌、宣传栏等基础设施设备,也都是经由她统计,并做好年度预算,再进行发放和验收。
  此外,潘臻还要根据市级要求,每月按时上报月报、简报以及工作小结,并完成年底制作考核台账等工作。在她看来,数据就是一把会说话的“标尺”,能够准确反映当下工作情况,而作为数据的采集者,认真、严谨、科学的态度必不可少。
  “这个月哪个小区相比上次排名有所退步?”“为什么我们部门这次扣了2分呢?”“我们学校的扣分点是在哪里?”……每到排名公示日前后,潘臻便会收到来自各方的疑问。这时,她便会按照自己收集到的扣分点,耐心地讲解。前来询问的人员在看到自己的扣分点后,纷纷表示回去整改。
  回想起那些没日没夜的统计工作,潘臻坦言:“为了那些在一线努力的工作人员,我更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数据真实地反映出我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具体情况。”目前,我区城区范围内52个社区按照“四有六标配”要求,共建集中投放点220个,极大地推进了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为城市营造了更加优美的环境,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美好。
  白建兰
  把小区当成大家庭 用心用情献“芬芳”

  开朗的性格,灿烂的笑容,热心的态度……相处短短几分钟,记者便感受到了白建兰的真诚。今年43岁的她,不仅是近江枫乔苑小区的业主,同时还是小区楼道长志愿者组织总组长、“茶花姐妹”志愿者组织组长。
  去年,在我区推进“两定四分”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白建兰作为小区的志愿者,一直发挥着带头作用。她严格执行政府指导意见、小区管理细则,引领、号召全小区妇女及家庭成员科学规范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全力营造垃圾分类家家有责的良好氛围。
  她是一名兢兢业业的宣传者。去年3月8日,在垃圾分类开展前期,正值“三八”妇女节,白建兰便主动带领“茶花姐妹”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户外宣传。她从居民意识入手,通过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宣传品以及垃圾桶袋,并通过展板、入户宣传的形式,详细向大家讲解垃圾的具体分类,使居民对垃圾分类有深刻了解,为推进垃圾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她也是一名监督者及引导者。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过程中,白建兰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一有空她就到垃圾投放点协助巡检员工作,对居民垃圾分类不准确的进行指导,对垃圾未分类的居民进行文明劝导,对于居民不配合的入户再宣传。“我之前有些不理解垃圾分类工作,觉得很麻烦。但是在小白的多次劝导下,我改变了我的想法,我觉得垃圾分类是需要大家共同来努力的事,只有大家都参与了,我们的大家庭才会更好。”小区住户陈先生说。
  在她的引导以及志愿者组织的努力下,小区居民逐渐形成了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仅仅用了20天,近江枫乔苑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从居民的不理解到理解,再到全面配合;小区垃圾源头分类从不到20%到97%以上;从垃圾分类准确率不到30%到80%以上。如今,近江枫乔苑小区的垃圾源头分类为100%,准确率达到98%以上。
  由于在推进“两定四分”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她和居民们结下了深厚友谊,现在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小白”。“小白,又来检查了啊。”“小白,你上次让我注意的事情我都已经整改到位咯。”“小白,下午的志愿活动几点开始啊?”……白建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垃圾分类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营造良好的“大家庭”氛围。

  黄国成
  推进农村垃圾分类的先锋员

  前几天,黄国成所在的区农业农村局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团来到江东镇六角塘村,开展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宣传教育活动。身着红马甲的黄国成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走进各门各户,分发了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并与农户们交流了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自2019年3月份以来,他与服务团已经入村服务了几十次。
  其实,黄国成与垃圾分类早在数年前就已经结缘。我区从2014年就开始探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黄国成所在的团队经过考察调研后提出了农村垃圾“二次四分法”。该工作方法提出后,试行效果良好并迅速在全区得到推广,还走上了全国舞台。此后,黄国成又带领本科室人员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加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个环节管理,环环相扣,建立健全了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理办法,通过加强终端建设管理,实现了垃圾分类闭环运作。
  走进全区各个乡镇,一个个阳光堆肥房成为了村庄里的靓丽风景线。这些阳光堆肥房在处理农村可腐烂垃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直以来,黄国成都很关心农村阳光堆肥房的建设使用情况,他时常去村里询问、检查阳光堆肥房的情况。在澧浦镇,不少村民就对这个喜欢在垃圾堆放点转悠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除了深入一线,积极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外,区农业农村局中与垃圾分类相关的月报、简报以及工作小结,年底制作考核台账、相关项目验收等工作对黄国成来说也是轻车熟路。
  “他平时很注意办公室里的垃圾分类工作,有时候看到别人垃圾扔得不对,他会直接提出来,比宣传手册还要厉害。”垃圾分类已经刻在了黄国成的心里,他说自己还要继续努力,把这项工作干得更加扎实。
  刘笑眉
  用心服务大家

  地下室摇身一变成为小书吧,高层过道里安装上了折叠椅……走进多湖街道心怡家园小区27幢1单元,干净整洁的地面,温馨实用的公共空间,“最美楼道”果然让人眼前一亮,而这些都是楼道长刘笑眉的杰作。
  刘笑眉今年62岁,是金华监狱的一名退休工作人员。2016年,她住进了心怡家园小区,平时就是个热心肠,别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她都热情接待,邻里间关系融洽。2017年,她加入了社区夕阳红文明传播队,“我是个喜欢热闹的人,退休以后在家也没什么事情,为小区做公益感觉很充实。”
  刘笑眉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理楼道。她发现楼道的墙壁不仅蜘蛛网多、灰尘多、小广告多,有些地方还残破了。对此,刘笑眉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提醒邻居:“堆放在地下室过道的杂物,有用的请放进辅房内,没用的留下,我会清理。”邻居们也挺配合,没几天功夫,地下室过道的杂物少了很多。接着,刘笑眉就找来物业公司,将杂物清运干净。每天,刘笑眉都要跑上跑下好几遍,就是为了把楼道卫生搞好,她还自掏腰包粉刷墙壁,在3楼过道装上折叠椅供住高层的老人中途休息,一步步把楼道打造成洁美楼道、秀美楼道、文明楼道。
  2018年底,小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两定四分”,刘笑眉又忙开了,作为志愿者,她主动上门对业主进行宣传,细心解释垃圾分类的好处和重要性。在垃圾投放时段,她又“蹲点”当起了劝导员,认真向居民教授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万事开头难,刘笑眉一心扑在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上,回绝了女儿让她带几天外孙的要求,连家人生病住院都没能及时去看望,家人难免有些“抱怨”,但看她工作干劲十足,也纷纷被感染,主动做好垃圾分类。
  在居民楼外墙上,安装着一个精致的铝合金灭烟器,这是刘笑眉花了150元钱网购的,社区知道了她的金点子,马上在小区复制推广这种做法。“刘大姐为我们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费尽心思,真的让人很感动。”邻居张女士说,在刘笑眉的带动下,参与垃圾分类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小区也成了各地竞相学习的“模范小区”。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小区已先后迎来全国各地近百个参观团。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