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7 18:56:00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12月27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汪蕾
金华市教研室教研员、美术特级教师李启云从事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非遗传承研究20多年,他告诉记者,金华的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始终与非遗有缘,虽不同阶段称谓不同,但实质上一直与非遗相伴而行。
上世纪80年代,金华斗牛、婺剧、八咏楼、东阳木雕等10多项内容就被编入金华乡土教材的美术部分。21世纪初,随着新课改背景下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编集了108课的金华地方美术课程。近年来,更是提倡“非遗进校园”,使得非遗项目在金华中小学校遍地开花。
“非遗传承与基础美术教育的使命”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金举行,会上展出的五金小鸟、竹编工艺品等就是来自金华各地小学生的非遗课程作品。此外,武义曾参与全国性地方美术课程研究与展示;磐安获评全国优秀美术工坊并举行非遗进校园现场推进会;永康中小学生艺术节期间,在7000多平方米展厅里展示了两万多件精美的学生作品……
李启云说:“几代人、数十年坚持不懈的研究与实践,让我们渐渐明白,非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情怀,一种生命的态度,充满生命力和智慧。非遗是生态的,是让人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非遗核心价值是敬畏生命、尊重个性、遵循规律、形态多样、共生共长。”他认为,非遗传承成功的关键在于心底里的“热爱”,爱生活、爱家乡、爱文化,并融入血脉。
“没有热爱,成就不了非遗,没有热爱,也看不懂非遗,体悟不到家乡的味道、爱的味道。有了热爱,才能讲好金华的文化,讲好金华的故事,活出金华人的精彩和自信。”
邓玉荣(东阳市职教中心高级教师):
木雕设计制作是东阳技校的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也是东阳木雕在本世纪开启职业教育的首个“登陆点”。从2008年开始,东阳坚持每年举办木雕高技术人才创新比武大赛。2012年国家人力社保部颁布《木雕工国家技能等级标准》后,木雕工人才培训和技能等级认定进入快车道,通过每年一次的培训、比赛和认定,东阳市木雕工技师人才数量不断增加。
何春林(金东区教育体育局教育中心美术教研员、一级教师):
金东区实验小学《非遗记忆》课程开发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中经历了三个生长阶段:连接生活,寄寓意义;开发课程,化零为整;挖掘内涵,启蒙艺术。
非遗课程始于“一板一眼”单一活动内容的表达,从教师兴趣特长到学生文化需求;随后走向“动态工作室”系列活动形式的提炼,从散课叠加到形成课程体系;最后归于《非遗四合院》课程整体内涵的挖掘,从单一的课程项目实验到学科统领下的艺术启蒙,层层推进,这是课程的生命所在。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