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9  >  二十五史金华名人今访  >  看视频   正文

《老外看金华》第六期:金华深山藏项羽后裔

2018-08-29 20:00:00

来源: 无

作者:

金华新闻客户端8月29日消息 全媒体记者 蒋晓珊 蔡文洁 摄像 陈斌 余琛 剪辑 余琛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英雄,像主持人方彧的家乡英格兰有屠龙的勇士圣乔治,中国古代有西楚霸王项羽,这些都是他十分崇拜的英雄。听说在金华居住着一群项羽的后裔,是否确有其事呢?第六期《老外看金华》栏目我们走进了金华深山里的小村落——上阳村。

“老树村边刺碧天,古街石道客流连。宗祠高挂皇家匾,细述霸王是祖先。”在婺城区塔石乡上阳村项氏宗祠里,有这样一首诗。这座兴起于元朝的古村,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现村里主要有徐氏和项氏两大姓。清朝乾隆年间,项羽第73代孙项百恒迁居至此,在上阳安家落户。

在村里老人们的口中,更是流传着一个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故事。年轻的医师项百恒,寻山访药,路经上阳,偶遇明眸善睐的黎氏姑娘,两人一见倾心,在村口的红豆古杉下喜结连理,至此项氏一脉在此开枝散叶。如今,500多名项氏族人在上阳这座静谧古村里丰衣足食、悠然度日。

在金华待了5年多的方彧,发现这里有很多叫“宗祠”的建筑。有中国朋友告诉他,这是因为中国人最讲究的“根”文化。同样在上阳,庄严威仪的项氏宗祠像是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吸引着方彧前往。在那儿,方彧见到了力透纸背的百年家训:“教孝悌,笃忠心;崇礼仪、养廉耻;睦家族,和乡邻;务桑农,肆诗书......”项氏后人谨记家规,厚德流光的好家风绵延数百年,成为这座七百年小山村血脉延续的根基,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项氏好儿女。

71岁的项达导,数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病妻与年迈眼盲的老母,被村民们评为“孝顺之星”。79岁的项秀琴对三子二女一视同仁,婆媳妯娌间和睦友善,从未有过争端,是乡邻们交口称赞的好婆婆。两人事迹还均被登上村里善行义举榜,成为全村人的效仿学习的典范。

今年82岁的项兆龙是项羽的第八十代孙,他爱好书法和器乐,但他最钟爱的,则是研究自己的家族和家乡。在客厅的桌子上,有许多爷爷珍藏了多年的报纸。细细翻看,发现上面的所有报纸都有跟上阳古村有关。项兆龙深爱自己的家乡,也对自己的家族历史如数家珍。采访当天,他恭恭敬敬地捧出了装有族谱的盒子,项氏家族的往事,从他口中娓娓道来。

听村里人说,村里还藏着一件宝贝——民国时期的彩色玻璃。100多年前,彩色玻璃在方彧的家乡英国随处可见,但在中国实属少见。没想到民国时期,罕见的彩色玻璃却出现在了上阳村,这个玻璃到底怎么来的呢?在那座镶嵌着彩色玻璃的百年老宅里,方彧见到了这组100多岁的玻璃。

老宅的主人,是84岁老人朱有关。他告诉方彧,这绣花窗上的彩色玻璃是清末民初的老东西,是他的外公项炳申从上海购买的德国进口玻璃。作为上阳村第一大族的项氏族人,各个勤勉能干、精于商道。于是家境殷实的项氏人出了很多商人和读书人,往来于祖国各地,见多识广,善于接受新兴事物,此彩色玻璃便是最好的物证。

力拔山兮的霸气,经久不衰。西楚霸王的豪气,延着家族流转。时光荏苒,500多年的红豆杉安然伫立在村口,似乎还在默默诉说着那段前尘往事。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