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磐安   正文

抢占先机 诚意服务 南马镇实力战“疫”赢民心

2020-03-04 17:06:34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金华新闻客户端3月4日消息  记者 张益晓 通讯员 张瑶瑶

  3月2日上午,室外寒意阵阵。记者走进东阳市南马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感受到了热火的工作场面,六七位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各司其职,南马镇党委书记施晓强正在阅读一份最新的材料,里面有对“南马镇暖心服务关爱返东人员”做法的点赞。

  在这场战“疫”中,南马镇党委、政府善干实干、勇于创新,第一时间设立废弃口罩投放点,出台“1+6”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制作“六色网格地图”,对不戴口罩者用无人机喊话提醒等做法,走在东阳乃至金华市前列。

  施晓强说:“战‘疫’一个多月,我认为我们最大的收获是镇企关系更融洽了,镇村联系更紧密了,干群之间更和谐了。”他说,这笔巨大的财富,将为南马镇今后发展提供新动力。

  说话间,有工作人员推门而入,向南马镇镇长郭孝杰汇报:“浪人工艺品的金总到了,他说为了表达对镇政府的感激之情,给防控一线工作人员送点衢州滞销的爱心椪柑……”

  此情可鉴,而一切皆有缘由。


  “早”字为先 精准施策

  企业主点赞“服务贴心到位”

  “镇里来验收企业复工复产准备情况,发现我们没有额温枪和防护服,第一时间就送来了”“两次帮我们联络、接送湖南、贵州籍返岗员工,现在企业已经恢复六成产能”“企业里悬挂的宣传横幅、防疫制度宣传牌,都是镇里免费赠送的”……站在南马镇政府大门口,浙江浪人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升亮说,“镇里的服务太到位了,真是打心底里感谢”。

  金升亮的肺腑之言,代表了南马镇许多企业主的心声。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行动中,南马镇政府可谓服务到家:送物资、送制度、送员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南马镇党委、政府在这场战“疫”中科学研判、精准施策,抢占了不少先机。郭孝杰说,正月初一镇里就采购数百把额温枪等防疫物资,正月初三就谋划专车接返岗员工事宜等,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抢得了先机。

  记者采访时,花园集团办公室主任邵宏宝拿着一叠员工资料走进指挥部,“我又要来拜托镇政府帮忙了,希望能早日接回花园建材的外地员工。”他说,这段时间自己跑镇政府的次数比前几年加起来还要多,“镇党委、政府是我们企业的依靠,花园集团企业复工较早,复工必须配备额温枪、口罩等防疫物资,这些都由镇政府提供,对我们支持很大”。

  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截至3月2日,南马镇已复工的工业企业有308家。在企业复工过程中,该镇一方面与相关部门联合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另一方面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


  “细”字为重 精密部署

  群众直呼“我们南马做得好”

  一张“欢迎回家”的字条,让租住在南马镇古高村的外来务工人心生感动;一份食用油,更是让他们感到温暖。细致而微小的服务,最是动人心。

  在战“疫”中,这样动人的场景在南马镇随处可见。镇干部、村干部、群众、志愿者、外来务工人员等,彼此之间互相关爱、互送温暖,凝聚起强大的“南马力量”,形成了党员冲锋、群众参与,干群携手抗疫情、同舟共济渡难关的感人局面。

  “这次抗疫,我们南马做得好,很细致。”说这话的是南马镇南新村村委会主任张福全,“镇干部天天往村里跑,连村民都感动,说镇干部真是太辛苦了,没日没夜的忙。”他说,根据镇里的安排,当前正在对村里进行网格化管理,每个村民代表、村干部和相关房东都是相应的网格管理人员,确保不漏一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记者获悉,南马镇以联防联控为契机,全员深入各村了解民生诉求,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如该镇提早征用宾馆,保障好隔离人员的住宿和饮食;为村卡口送去帐篷等防疫物资;制作“六色网格地图”,助力网格员更好地为企业复工复产服务……

  “我们见证了镇干部的努力和付出。”南马镇卫生院院长曹新坚说,根据指挥部统一安排,卫生院参与了各项防疫工作,包括参与企业复工复产验收,前往江西、湖南、贵州等地接返岗员工等。“以前我们医院的医生护士对镇干部不太熟悉,通过这次集体作战,建立了很好的感情,不少镇干部接送我们医护人员到卡口检查、接返岗员工”。

  你知我甘苦,我予以你温暖。东阳市富民村镇银行南马支行将100箱方便面、100箱牛奶、96把雨伞等分批送到各卡口。该行行长厉瑨说:“镇村干部、公安干警、党员、网格员等数千名人员始终坚守在一线,日夜值守十分辛苦,我们在后方也应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前不久,南马镇政府传达室收到一个匿名包裹,装有400只KF94口罩,里面还留着这样一张纸条:抗击肺炎、共度时艰,向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工作者致敬。经多方打听,南马镇工作人员找到了“雪中送炭”的人——南马籍东阳市人大代表厉红英。原来,这批口罩是她多方联系,通过快递从北京寄回的。

  如此激励人心的故事在南马大地上还有很多。施晓强感慨地说:“群众如此厚待,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他说,和谐是最大的生产力,这场战“疫”将12万南马人、“新南马人”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这股强大的向心力,对当前企业复工复产、今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都能起到推动作用”。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