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9  >  二十五史金华名人今访  >  邀古人  >  二类   正文

范浚:为有源头香溪来

2019-12-16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 求慜玥

  记者  

范浚1.png


  香溪范氏,有人说是八婺第一名门望族。香溪历史上总共出了38名进士,范姓23名,其中两名高中榜眼。族人说,范浚当时非常有名,还有人为了好卖冒名出书,以至范浚要打官司维权。可惜当时范氏被秦桧整惨,没有很好宣扬,好像至今还回不了这口气。

  我们知道更多的,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这是朱熹三次赴香溪拜访范浚未果,在范浚书房留下的墨迹。范浚卒于1150年,而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于1196年,时隔近50年,先有联后有诗,可见范浚对朱熹的一生影响之大。朱熹还特地写过一篇《香溪先生小传》。范浚心学上承孔孟、下启朱陆,确是杠杠的。

  范浚后裔范国梁带记者到香溪镇上走了走。一个在县城老街卖菜的菜农,早些年到北大旁听,回来后做小生意之余悉心整理先祖文化,浙江古籍出版了他点校整理的《范浚集》二十二卷,十分厚重。

  镇边保惠寺后(应为宝惠寺,村名保卫村应为保惠村,现已改成北山村)有范浚墓,很老很古的那种。墓有围墙,墓碑落款为清乾隆,墓后一块小碑有清康熙字样,最新一块石碑是2001年竖的,题款为宋贤良范香溪先生之墓

范浚墓园.jpg


  附近就是以前的宝惠书院,山清气爽,是个求学的好地方;而打算新建的书院选址在村小旧址,有操场有老屋,场面开阔。

  香溪据说是金华大市第一个设镇的地方。镇区入口开始,不时有香溪先生”“范浚故里”“八婺儒宗”“一门双柱国,十子九登科”“浙学之始托,婺学之开宗”“朱子三访地,朝廷七聘家”“一里两贤人,三十八进士等字样,香溪范氏史上之显赫跃然而出。

  镇区有一条范浚路,据说是改建不久的,这两年才有。范氏家庙正在旧址重造,框架已打好,一群师傅抓紧制作各种木构件,边上都是民居,唯家庙前有一空地。

  范浚家世显贵,却不近荣利终生未仕,笃志圣贤之学。绍兴年间,范浚作《进策》二十五篇,全面而系统地陈述了抗金立国的兴复大计。朝中公卿屡次举荐其为贤良方正,皆辞不起,在宝惠书院设帐授徒。他主张治学贵在自得,他的学说是直宗孔孟遗经、婺州土生土长的本土之学。东莱吕氏、龙川陈氏、说斋唐氏及何王金许……都受范浚影响,成就数代传承的佳话。朱熹、吕祖谦、胡应麟、曾国藩等诸多名人,都对范浚给予了高度评价或关注。

  近年来,兰溪市博物馆、金华五百滩名人浮雕等都涉及范浚其人。有人说,范浚九个兄弟全部入朝为官,如今有几人能熟知九子之名、九子之事?范浚却日益广为人知,为什么?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所在。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