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9  >  二十五史金华名人今访  >  邀古人  >  二类   正文

唐龙:文武兼备 政声卓著

2019-12-18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 求慜玥

  记者 叶 骏

唐龙1.png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 列传第一百四十

  唐龙(1477—1546)是金华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文武兼备的政坛高官,明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一生辗转任职,官至吏部尚书,亲民正直,政声卓著。尤其在靖边御敌上颇有一套,是当时北戎惧怕、朝廷倚重的将才,其诗颇具浩瀚之气,学术上精于《易经》研究。

  唐龙早年曾跟随同县章懋学习。初授山东郯城县令,即面临防流寇平贼乱的重要考验,好在他组织有序,连战连捷,名气大增。郯城成为山东清明之地,以致邻近州县有诉讼官司者,也都愿请唐龙为之决断。

  唐龙六十来岁赋闲在家,专心奉母,六十八九岁时被特旨起用,请辞不允,调任三部尚书带兵打仗。1546年,70岁的他因老病上疏乞归,言辞过激不被允许。后因与首辅严嵩友善遭弹劾,被削职贬为民,离京回乡途中死于驿馆,功勋卓著却成党争牺牲品,可谓惨悲。

  数年以后,担任朝廷修撰的唐龙儿子唐汝楫上疏皇帝申辩冤屈。皇帝下诏恢复唐龙官职,追赠少保,谥号“文襄”。30年后,隆庆皇帝还两次亲题匾额“学术精深”“忠勤端亮”,赐予唐龙后代,悬于兰溪唐文襄祠中。

  唐龙与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有过一段很深的交情。上海图书馆至今还珍藏着明正德十六年(1521)王阳明写给唐龙的一封亲笔信《与唐虞佐侍御》,见证了498年前两位浙籍名人的真挚情谊和道德文章。

  1519年,宁王朱宸濠叛乱,朝廷派禁军征讨,不久被王阳明所平。一班奸佞小人乘武宗派他们带兵入赣处理后事之机,屡屡诬陷王阳明,欲置于死地。就在此时,唐龙由云南按察使转任江西按察使来到南昌,查明原委后,立刻上书武宗,拨乱反正,力辩阳明清白,昭阳明之功,斥奸佞之妄。由此,朝廷表彰王阳明。唐龙与之交往遂密,书信酬唱,往来不绝。公务之余,唐龙还与王阳明切磋儒家学问,推助了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形成。

  唐龙是兰溪城中北隅人,祖籍黄店三泉村,唐姓聚居。村中出过抗元名将唐元章、唐良骥、唐良嗣,明朝帝师、开国儒臣唐瑜等诸多名人,村中有唐龙雕像。唐龙擅长写诗,一首《兰溪八景》,凸显其热爱家乡的情怀。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因祭祀唐龙而建唐文襄祠。万历十四年(1586),浙江巡抚题“理学正传”匾额。今兰溪县城文襄巷长约90米,宽1.5米。唐龙墓志碑现被列为市级文物。碑为太湖石质,明东阁大学士徐阶撰文,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欧阳德篆额,著名书画家文徵明楷书,堪称碑刻艺术珍品。

  兰溪市区状元第巷唐氏民居,为唐龙及其子、嘉靖状元(兰溪历史上仅有的状元)唐汝楫住宅所在地,其后为唐氏子孙世居。现存建筑承启堂,建于清末,三开间两厢,额枋、牛腿等雕刻精美,有侧屋及花园,为兰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