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9  >  二十五史金华名人今访  >  邀古人  >  二类   正文

陈宗礼:尚书今安在 遗迹了无踪

2019-12-11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 求慜玥

  记者 季俊磊 /

1583471107(1).png


  《宋史》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第一八十 

  “先有根溪,再有安文。”这是在磐安当地流传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历史上先有根溪村,后来才形成目前磐安县城所在地安文镇,而根溪村是陈氏后人的聚居地之一,也是宋朝廉吏陈宗礼的故乡。

  根溪村不大,楼房排列有序。对于陈宗礼,只有少数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能说上几句。从村支书陆美玉口中得知,根溪村现有10个姓氏,陈姓占据80%以上。20187月,根溪村在修建文化礼堂时请原磐安县县志办主任陈新希编纂了一本《根溪先贤》,陈宗礼这个名字出现在根溪村进士名录中。陆美玉说,很多陈姓人也是从那时候才知道祖上还有陈宗礼这个人,只是他是何许人也,没有人能够说清楚。

陈宗礼.jpg


  据《宋史》记载,陈宗礼20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但坚韧的性格让他越挫越勇,终于在42岁那年考上进士,被皇帝钦点为探花郎。之后从邵武军判官到国子监学正置(正九品),后来又当了太学博士、国子监丞、著作郎(负责国史编纂)等官职,让他苦学20余年的知识得以发挥。

  陈宗礼认真做事的风格,引起当朝丞相丁大全的注意,把他推到刑部尚书的位置,试图以此笼络他。可读书人的气节、为国为民的使命在陈宗礼的内心扎了根,他对丁大全作威作福、迫害忠良等行为极度愤怒,率先弹劾。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陈宗礼在此之后被罢免官职。

  详细阅读史料可以发现,陈宗礼的为官之路一波三折。但从政数十年,敢于抨击权相擅权误国的刚直性格和一生清廉俭朴的生活作风,博得人们的赞誉。

  陈氏家族第33世孙陈德法曾参与修订《陈氏家谱》,他只知道陈宗礼是第九世祖,但对其事迹知之甚少。他告诉记者,目前居住在根溪村及周边村落的陈氏后人,其实是在1949后从安文镇重新迁居回来的,并不是这片土地上繁衍了几百年的根溪人,不过陈宗礼确实是他们的先祖。

  据陈德法研究家谱多年后推断,本来居住在根溪村的大房后人由于战乱等因素,已经迁居到永康桥下、义乌分水塘、东阳、台州等地。前不久,这些地区的陈氏后人还专门来到根溪村寻根。

  上世纪50年代,根溪村后人在原址基础上建房开垦,时常还能在一两米深的地底下挖出青砖。有专家证实,这些砖瓦已有几百年历史,说明在这片土地上确实曾有人群聚而居。“南国熏风入帝歌,至今遗庙只嵯峨。”这是陈宗礼《题虞帝庙》一诗中发出的感慨,可不曾想到的是,时至今日,他没有宗祠,也没有立庙,甚至后人连他的事迹都鲜少记得,不免让人有些唏嘘。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