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4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季俊磊 文/摄
《宋史》卷三百九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 《郑丙传》
唐仲友,一位在《宋史》没有专传的金华人物(但在《郑丙传》中有提及),他与吕祖谦、陈亮同为婺学创始人,并开浙东学派先河。与吕祖谦“性命之学”、陈亮“事功之学”不同,唐仲友主张“经制之学”,提倡脚踏实地,注重现实功效,至今仍存在极强的现实意义。
昨天,记者来到婺城区秋滨街道唐宅社区,这里如今是唐氏后人的聚居地。老书记唐根龙告诉记者,唐宅是唐仲友后裔的迁徙之地,他原来住在市区市门巷“唐宅”(今城隍庙以南、文昌巷以东、明月街以西、将军路以北一带),后人为了纪念他,索性将村子取名为唐宅。唐宅从原来的几户,繁衍生息,如今已是附近数一数二的大社区,常住人口近千人。
在唐宅社区的正中间,有一座“进士第”,除了唐仲友仅存的书籍和思想外,它是唯一的“遗产”,虽然他并没有在这里住过。唐根龙告诉记者,这座“进士第”是康乾年间,朝廷为了褒扬唐仲友一家特命当地官府督造的(其父尧封,其兄仲温、仲义四人曾同登绍兴年间进士)。
记者沿着一条泥泞的小路来到“进士第”门前,那是唐宅最高的一处山背。与记者想象有所不同,这座“进士第”破败不堪,原来的院落所剩无几,在门前的墙上挂着“金华市文物保护点”的牌子,落款为2004年。唐根龙说,他年幼时,“进士第”还保存得很好,至今依稀还能“看见”它的原貌。
宋王朝是理学最活跃的年代,唐仲友的唯物意识显得有些“另类”。唐仲友当上江西提刑还未上任,便遭时任浙东提刑的理学大师朱熹“六次”弹劾,前后列举其促限催税、伪造钱币、公款刻书、与营妓有染等八大罪项,后由宰相王淮出面调解,以“秀才争闲气”之名化解。罢职后的唐仲友开始闭门讲学,埋头著书。记者翻阅史料,营妓严蕊关押在台州和绍兴,施以鞭笞,逼其招供,但宁死不从,并道:“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直到今日,朱熹与唐仲友之间的公案依然扑朔迷离。
研究唐仲友20余年的民间文史爱好者方国伟一直觉得,唐仲友在《宋史》没有专传是有欠公允的。他觉得,唐仲友学说中所体现的实事求是、身体力行的朴实作风,无论在当时还是如今,都是难能可贵的。
方国伟说,唐仲友首创的“经制之学”在当时婺学中颇有影响,但他因朱唐交恶而几乎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其弟子门人也被其他学派同化,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历史地位。明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曾为之补传,但因朱熹后学强烈反对而作罢;清朝全祖望在编纂《宋元学案》时,特为他立《说斋学案》,以正其名;清朝张作楠在宋濂基础上作《补宋潜溪补唐仲友补传》……可见唐仲友名声之重。
2004年,唐宅进行村改居,村委会一致通过,将“进士第”门前的路命名为“仲友街”,“进士第”在仲友街22号。唐根龙告诉记者,“进士第”将在有关部门的协同推动下进行修缮,并发扬其思想和精神,除了不让他再被世人曲解外,还会积极梳理出其“经世致用”的内容。
哪里人:婺城区秋滨街道唐宅社区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