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9  >  二十五史金华名人今访  >  邀古人  >  二类   正文

徐安贞:《全唐诗》收入其11首诗作

2019-12-04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 求慜玥

  记者 季俊磊

1583470844(1).png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上 《文苑中》 《新唐书》卷二百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儒学下》

  徐安贞,一说婺城人,一说兰溪人,幼年时在龙丘山(九峰山)的岩洞中学习,天生聪慧,一年内三考三捷,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唐玄宗时期,是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的亲历者。不过,史料对他的记载少而零散,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传记也只有短短几行。除了史料记载,他有11首诗作传世。九峰山禅寺中设有“三贤堂”,祭祀龙丘苌、徐伯珍和徐安贞。

  徐安贞留给后人最深刻的莫过于他的仕途和诗歌了。先来说说他的仕途,可以说走得相当平顺。他深得唐玄宗宠爱,负责起草文诰和手谕,这对文人来说是莫大的殊荣,后来官至中书侍郎,相当于副中书令。徐安贞与李林甫共事多年,不知情的人以为他们同流合污。受李林甫事件影响,徐安贞选择逃亡,在湖南衡山岳寺隐姓埋名。为掩人耳目,他装成哑巴在寺中做工,一待就是数年。后被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在寺中认出,重返长安。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他与刘光谦、白琪、陈常甫、李安甫、陆善经等六侍郎,从长安避乱南下,先经过豫章(今江西南昌)再达到黄龙山,得超慧禅师引荐,在多家寺庙中定居,被后世称之为“六相隐平江”。

  徐安贞隐居在一个名叫板坑的地方,并修建了回台寺。迄今1300多年,其后裔由平江发展到80万之多,分布在中国南方以及部分北方的九个省市。

  再来说说他的诗歌。他擅长五言古诗,《全唐诗》共收录其11首诗歌。由于他主要的活动范围在唐玄宗及其上层官僚之间,写诗的题材自然与此相关。

  11首诗中,五言9首,七言2首;涉及官场生活的有9首,描写个人生活的2首。作为“御用文人”的他,每写一首诗都谨小慎微, “圣作西山颂”“朝暮玉墀前”“皇华出圣朝”“帝力”“尧心”“宸御”等词充斥其间。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