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9  >  二十五史金华名人今访  >  邀古人  >  二类   正文

王玉文:临难不去 死而后已

2020-01-08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 求慜玥

  记者 季俊磊

微信图片_20200306124558.jpg


  《清史稿》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第二百八十 忠义七

  道光二年(1822),王玉文得中举人,但直到咸丰四年(1854)才被授予官职,此时正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鼎盛时期,太平军经安徽、河南、山西、直隶(河北)长驱北上。而浙江省依旧还是如同乱世之中的桃源胜地,不染一星征战的硝烟。推溯根由,浙西与皖南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与逼仄窄险的山路,成为阻挡太平军的一道天然屏障。

  周围省份战事如火如荼,王玉文在潜县学署的职位上,虽然只是执掌一县的儒服教化,但也时刻忧心战局。他屡次向皇帝上书,认为应该扼制浙西的咽喉之地,却没有得到丝毫反馈。司教之余,他还常常让在县学署中做炊事的本地人老谢做向导,在境内远足游览,有一日走到邻县昌化,天色已晚,二人就直奔昌化县学署。

  昌化县学署里的老高,是昌化县儒学教谕高文禄,湖州人,与王玉文一同补的缺。他俩在省城领缺时共处一寓,长逾半月,其间相与倾谈而互为莫逆,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加之所补的缺又在相邻两县,就约定要彼此互通声气。除了探讨学问之外,两人说得更多的还是时局。

  高文禄比王玉文小八岁,对王玉文的学识见解无不膺服。王玉文曾对高文禄说,眼下诚恐洪杨(洪秀全、杨秀清)盘踞金陵,重施前朝明太祖的故伎,割据南方与朝廷隔江对峙,名义上天下各半,但财赋地、产粮地均在洪杨之手,时间一长,实力彼消此长,数倍于朝廷,此时再倾巢北上,南北必然为之蹂躏不可收拾。

  高文禄为他倒满酒杯,劝说道:“我县与贵县只有僻野穷民,实属鸡肋,他们也未必会见得大动刀兵。你我平日食朝廷俸禄,自然不必苟求幸免,然而百姓至少可以保全。”王玉文抬起头,目光炯炯,用低沉的声音说:“方今之世,处高位者庸碌而已,不足为国家干城!”

  咸丰十年(1860),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2万余人经皖南入浙,攻占杭州。王玉文率领百余人扼守关隘,提议趁对方疲惫至极发起攻击,高文禄对此表示赞同,昌化、临安、新城等地的官民都愿意受他调遣。不巧的是,王玉文那时身体不好,本想先回家养病,听到太平军来袭,叹曰:“临难而去,非夫也!”就这样,他带病坚持。

后来,援军赶来,不知道是部将还是援军劝他死守关隘,不要轻易出城迎战,可他并没有采纳。凭着一腔热血,奋战五天五夜,可惜寡不敌众,大军弃关而走。太平军入城后,很多官吏纷纷隐藏身份,可他身穿朝服,持刀危坐,奋力格杀,最终举火自焚而死。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