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1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艳 文/摄
宋濂(左图) 宋璲 宋慎 《明史》卷一二八 列传第十六
穿过喧嚣与车流,眼前这片冬天里依然绿意而斑斓的,就是青萝山。
这个仿佛从诗经里走出来的名字,文气逼人。明朝开国文臣、著名文学家宋濂 “自金华徙家于此”,筑青萝山房,居住长达18年之久。
青萝山下,“青萝故址”碑保存完好;宋濂故居遗址上残存的一堵石子墙,默默述说着岁月沧桑。一公里外,就是当年吸引宋濂举家迁至青萝山的浦江郑宅郑义门。
无论学识、做人,还是为官,宋濂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始终保持着中国文人的正直和纯粹。
“早产儿”,学习改变命运
宋濂是早产儿,他的母亲怀孕仅七个月就生下了他。宋濂从小体弱多病,却聪明机灵,记忆力强,过目不忘,人称“神童”。
家里穷,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宋濂寒夜读书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一代代学子。
宋濂聪慧好学,师从吴莱、柳贯等。吴莱在诸暨白门讲学时,宋濂“裹粮相从”。正是因为吴莱的推荐,宋濂执教于郑义门创办的东明精舍20多年,与郑义门结下深情。
宋濂是潜溪(今金东)人,之所以举家迁至青萝山,“以其家(郑义门)九叶同居,乃愿卜邻焉……特欲熏渐孝义之风,以勗我后人尔”。
郑义门“毋析爨,毋为不义,毋侵蚀比邻,日衣被乎诗书,耕则为良农,学则为良儒”的家风,正是宋濂向往和追求的。
郑义门藏书万卷,宋濂执教东明精舍20多年,在为郑义门培养了一大批郑氏子弟的同时,日夜记读,遍览群书,学习和知识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乡试不第”,仕途大放异彩
满腹学问的宋濂,考试却不是他的长项。执教东明精舍第一年,宋濂赴杭州乡试,不第,从此便绝意科举。
元顺帝曾下诏,授予宋濂翰林编修一职,宋濂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随后,更以入仙华山出家学道为名,潜心著书。宋濂以史官笔法完成《浦阳人物记》二卷,为金华留下珍贵史料。
无意仕途的宋濂,却在十几年后,以文学之长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从婺州郡学《五经》师,到江南等处儒学提举、太子太师、翰林院学士、中大夫、知制诰、翰林院学士等,一路高升,仕途大放异彩。
宋濂长期担任朱元璋的顾问和秘书,教导太子朱标十余年,为培养皇位继承人竭尽心力,又在朱元璋戎马倥偬之际,为其讲授帝王之学,堪称一代帝师。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宋濂却靠过人的才识,登上了事业的巅峰。难能可贵的是,不少文人在得志后趋炎附势,不可一世,宋濂却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气节,慎独知行。无论是皇帝,还是太子,宋濂不一味迎合,不卑不亢。
宋濂相貌丰伟,视力不济却很明亮,一粒黍子上都能写几个字。从少到老,没有一天不读书,对学问无所不通。在朝廷为官的时候,但凡是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祭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的规制,四裔朝贡赋税、赏赐犒劳的礼仪等,全都委托给他。就连外国使者也知道宋濂的名声,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几倍价钱求购宋濂文集。四方学者都称宋濂为“太史公”。
“心心念念”,复归青萝山
如果不是子孙因胡惟庸案受牵连,宋濂衣锦还乡后,将在“晨岚暮霭滴晴雨,烟条雾叶相蒙茏”的青萝山下颐养天年。
胡惟庸,明朝开国功臣,为人处事独断专行。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胡惟庸九族,被诛连的官员及其家人多达三万。
当时,宋濂已70高龄,早在三年前就退养在家。其间,应约一年一次进京朝见皇帝,朱元璋对宋濂的宠爱一如往日。
宋濂儿子中,次子宋璲最为有名。因为宋濂的缘故,被征召为中书舍人,宋璲兄长的儿子宋慎也被征召为仪礼序班。祖孙父子都在内廷为官,众人都觉得无上荣光。
不料,宋慎获罪,宋璲连带受刑,两人都被处死,宋濂也当死罪。幸得马皇后、太子朱标以死相求,朱元璋这才网开一面,将宋濂等流放四川茂州(今四川茂县一带)。
临行前,宋濂沧然泪下,作《别义门》:“平生别无念,念念在麟溪。生则长相思,死当复来归。”
麟溪是浦江郑义门祠堂外的一条小溪,字里行间,道尽了宋濂对郑义门的眷恋和深情。可惜,由于年事已高,宋濂未能到达流放地,走到蘷州(今重庆奉节)时,便一病不起,客死他乡。
“宋濂的两个儿子都出生在郑宅,女儿也嫁在郑宅。宋濂和郑义门的感情,亦师亦友亦亲情。”江南第一家文史研究会骨干、郑氏家族第29世孙郑定汉介绍,宋濂51岁到朝廷当官,69岁衣锦还乡,回到青萝山第二年妻子去世,第三年儿孙被杀,自己71岁也被充军。晚景凄凉。
“江南第一家”郑义宗祠内,宋濂种植的柏树伸向蓝天,苍翠遒劲;宋濂撰写的钟铭入木三分,回响苍穹……
2010年,宋濂诞辰700岁时,郑氏后人筹资,将宋濂的衣冠塚和妻子、儿子、孙子合葬在青萝山下。墓前松柏长青。每年清明及农历十月十三宋濂去世那天,郑宅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采访当天,迎着夕阳,我在宋濂故居遗址上大声诵读《送东阳马生序》。山呼风应,和声琅琅……
哪里人:浦江郑宅郑义门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