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8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艳
《宋史》卷二十六 本纪第二十六 载
《宋史》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人尽皆知,宋代傅雱出使金国却鲜为人知。
傅雱在“靖康之耻”当年,挺身而出,任“二圣通问使”,不料被置留在金营,“久之乃得归”。
67岁的傅红耀是傅雱第29代孙,家住浦江县白马镇利丰村。利丰是傅雱后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村2400多人,大多姓傅。
“1127年,为了营救两位皇帝,宋高宗赵构派人前往金国谈判。在国家危难之时,一些大臣畏敌如虎,借故推脱,不敢前去。傅雱挺身而出,临危请命,赴河北、河东金营,探望二帝,与敌谈判,结果被金国扣留,很久才放回来。” 傅红耀做了几十年的医生,出于对傅雱的敬重,查阅了《宋史》《浦阳人物记》《浦阳柳溪傅氏家谱》等大量资料,对傅雱了如指掌。
明代开国文臣、著名文学家宋濂也为傅雱临危受命所感动,为其撰《侍郎公传》,赞曰 “雱亦奇男子哉”,“生而神异多胆,遇事奋发有为”。
宋濂在文中说傅雱“历迁湖北帅,终工部侍郎”。傅红耀较真,特地跑到杭州查考《钦定四库全书》,发现傅雱最高职务应为工部尚书、特进资政大夫。
傅雱进封为工部尚书,同时聘任为宋高宗特别顾问的经历,浦阳柳溪傅氏家谱中有明确记载。家谱同时收录了宋高宗圣旨,以及宋工部侍郎乡贤傅雱图像卷轴一册,玺书诰勅、御诗、赠章。
“家谱能保存下来着实不易。如果没有家谱,傅雱和先祖的很多事情都不可能知道。”傅红耀说,浦阳柳溪傅氏家谱是一位教书的老先生,在“文革”中用牛皮纸包起来藏在山上的树根下,才保存下来的,非常珍贵。
傅雱在《宋史》中没有专门的列传,其不辱使命的气节,散见于各史料。傅雱与著名抗金名将宗泽、李纲均有交集,其出任“二圣通问使”,正是在李纲力荐下成行的。
国难当头,“金人留军中不能屈”,傅雱“献徽、钦二帝衣各一袭”,不卑不亢,不辱使命。金国提出的无理要求,“大宋遣返从河北金国占领地逃往南方的百姓;归还自熙宁年间占领的西夏领土给西夏;在黄河北岸设置榷场,以沟通南北货物交流”,均被傅雱拒绝。
金人恼羞成怒,自然要将傅雱扣押“久之乃归”。傅雱将其经历写成《建炎通问录》传世。
利丰坐落在浦阳江、柳溪之间,交通便捷,风光旖丽。当年,傅雱的父亲正是看中利丰得天独厚的环境,才迁居浦江。村上至今保留有傅雱孙子留下的“花廊下”老房子,虽然墙体已风化,屋顶漏水,但门上“堂上明月、庭下贤林”的对联,为岁月增添鲜亮和喜色。
“这一带原本有18个大天井、36小天井,可惜现在都被填了。”傅红耀穿过花廊下,指着老房簇拥下空旷的水泥地面,心疼地说。
“使金,人以虎口危之”,傅雱不畏艰难险阻,毅然出使的经历,正如门楣上“浛宏(含弘)光大”四个大字,代代相传,述说千年的荣耀。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