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8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艳 文/摄
《明史》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第一百八十四 孝义一
“江南第一家”名冠天下,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360余年,殊不知,浦江县黄宅镇梅石坞村祖先王澄仰慕义门郑氏风范,
教育子女,历经元、明两朝,一门七世同居,“孝义家声与郑氏媲美”。
梅石坞村地处诸暨、义乌、浦江三县交界,距“江南第一家”两公里左右。村庄不大,六七百号人均为王澄的后裔。浦江县国土资源局退休干部王适红是王澄第22世孙,他说:“梅石坞是个小村,当年靖康之变后,王氏家族从前店逃到这里避难,居住至今。王澄没有当过官,他最大的功劳是教育子女,学郑义门,传孝义家风。”
王澄是一方富户,为人处事极厚道,从不恃强凌弱,颇有郑义门乐善好施的美德。年景不好的时候,王澄会拿出粮食借给他人,不收利息。有人迫不得已向他出卖产业,他不但不趁火打劫,还一反常人,一定要在卖价上加钱,以符合产业原有的价值。
王澄仰慕义门郑氏风范,临终前,召集子孙谆谆教诲:“你们能像郑氏一样不分家,我死也可以闭上眼睛了。”
王澄生有三个儿子,他们谨记父亲的教诲,像郑氏义门一样同吃一锅饭,七世同堂,声名远扬。
洪武二十六年,东宫缺少官员,明太祖命令朝中官员举荐孝悌忠厚的人,大家都推荐郑氏。明太祖“点贤”:“其同里的王氏,也学郑氏的家法。”
于是,不独郑氏享龙恩,同时征召郑氏、王氏两家年龄三十岁以上子弟,都前往京城候选,郑济和王懃提拔为春坊左、右庶子。
郑济是郑氏家族名气最盛一代当家人郑濂的弟弟,王懃则为王澄的小孙子。王澄的长孙王应,由代皇帝草拟诏书的起居郎郑湜举荐,被提拔任参议。
一时间,义门王氏和郑氏一样闻名遐迩。
郑义门家规168条耳熟能详,受郑义门家规启发,王氏也制定了家族治理规章《王氏家则》,共分9大类184条,比郑义门还多16条。
“《王氏家则》将儒家的‘孝义’理念,如数学公式般转换成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历经几代人创制、修订、增删,以忠信孝悌、礼义廉耻为核心,涉及家务管理、子弟教育、冠婚丧祭、宗教祭祀、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 近年来,王适红等经过多方收集和寻证,《王氏家则》为越来越多人所知。
2016年9月,《王氏家则》全文铭刻于梅石坞村王氏家庙内。
“王氏家庙建于上世纪30年代浦江沦陷前,忠孝义文化浓厚,就连牛腿上的雕刻,也是一边飞机,一边大炮,正厅 ‘世德堂’匾额由著名爱国将领、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亲书。”王适红介绍,王氏家庙中西合璧,外观为传统形式,内部却融合西式做法,门面皆为欧式钟楼顶,刻有钟盘,钟面数字一边为罗马数字,一边是阿拉伯数字,建筑风格独特,为我市罕见。
历史和现实完美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穿越古今,让后人铭记,永存敬畏。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