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9  >  二十五史金华名人今访  >  邀古人  >  二类   正文

张孟兼:铮铮舍生死 留得后人敬

2020-01-03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 求慜玥

  记者 李艳 文/摄

1583467757.png

  《明史》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古往今来,文人有骨气的大有人在,但敢和至高无上的当权者硬碰硬的,少之甚少。

  浦江南山脚下,有一个村庄,叫宋溪,古名“福招庄”,今称“火烧张”,村里名人辈出,最为有名的当属明太常司丞张孟兼。

  张孟兼从小聪明好学,就读于村北下佛堂的平安张义塾,即后来的白石书院分院,也就是现在的太常祠。“吴莱、柳贯、黄溍等都在这里教过书,当年名盛一时。元朝至今修过8次。” 村民张新战今年50岁,是张孟兼的后人。他说,全村1300多人,大多姓张。

binary_middle (1).jpg

  太常祠因张孟兼而名。洪武初年,张孟兼因才能卓著,被征选入翰林院编修《元史》,《元史》修成后, 被授官国子学录,历任礼部主事、太常司丞等职。

  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经常在别人面前夸孟兼“才甚俊,而奇气烨然”,甚至在明太祖面前,也直言不讳:“今天下文章,宋濂第一,其次即臣基,又次即孟兼。”

  相比文才,张孟兼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更让人敬佩。

  洪武九年(1376年),张孟兼38岁,因功被任命为山西按察司佥事。张孟兼纠察奸猾之徒,命他们相互揭发,每一个案件动辄带出几十人。有人听说张佥事巡视本地,都胆颤心惊。

  张孟兼性格耿直,曾受牵连获罪被罚服劳役。不久,官复原职,后提升担任山东副使,仍不改本色。

  山东布政使吴印本是僧人,为非作歹,明太祖恩宠眷顾有加,张孟兼却轻视、指责他。因多次发生冲突,吴印恶人先告状得逞。太祖大怒,觉得是挑战天子之威,对张孟兼说:“竖儒与我抗邪?”张孟兼被戴上枷锁,在街头当众处死,陈尸示众,年仅40岁。

  宋濂非常了解张孟兼,评价他:“孟兼性鲠亮,不善为依阿人,有曲必面白之,虽惭沮羞绪不暇顾。”

binary_middle.jpg

  距宋溪村一二公里的白石源为浦江南山知名景点,因白石山而名,风景奇秀。张孟兼所著《白石山房文稿》,即取名于白石山麓之白石山房。当年张孟兼与其堂弟张拱辰筑室读书于此,名噪一时。

  上世纪50年代,白石山房在建白石水库时,被永久沉于水底。目前,浦江有关方面正在积极呼吁恢复重建白石山房;和张孟兼有关的石碑,在被当成洗衣板沉于水塘多年后,也已重新保护。太常祠后的一池塘水,传为当年张孟兼的洗砚池,如今清澈见底……

  村中张氏家庙保存完好,门口一对用青石雕刻的狮子颇为罕见。祠堂中挂满了“开国文臣”“衣冠华胄”等大小匾额。后人说起张孟兼,仍是满满的自豪。

  宋溪村不远处一个叫“上四房”的地方,以前有块下马石,提醒过路官员,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张孟兼的敬仰。

  这样的敬仰代代相传,是对才气的敬重,更是对风骨的敬重。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