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9  >  二十五史金华名人今访  >  邀古人  >  二类   正文

陈熙晋:鸿儒太守

2020-01-10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 求慜玥

  记者  张海滨

图片1.png

  陈熙晋(1791-1851),原名津,字析木,号西桥,义乌城区湖清门人。官至都匀知府、宜昌府知府,人称“西桥太守”。因其学识渊博,著述宏富,又被称为“鸿儒太守”。

  1月6日,记者来到湖清门寻访。义乌市志编辑部主编助理傅健说,如今,繁华的“义乌之心”广场就是陈熙晋故居所在地。

  陈熙晋从小聪颖好学。嘉庆二十四年(1819),浙江提督学正、侍郎汪由敦极为赏识他的才学,推举他为优贡生,并拿出全部家藏图书供他阅读。第二年,30岁的陈熙晋经考试被授为镶黄旗教习。

  道光五年(1825),陈熙晋以教习出任贵州龙里知县。他才思敏捷,断案如神。后来,又调到普定县任知县。深入体察民情,不畏强暴,坚决铲除乡霸恶绅,使百姓得以安生。

  陈熙晋在贵州任职17年,兢兢业业,从知县一直做到都匀知府。道光二十二年(1842),陈熙晋奉调离开贵州,官授湖北宜昌知府。调任后,龙里、仁怀百姓感恩戴德,建生祠,以示纪念。

  当时的宜昌府,由于前任知府不理政务,积案如山。陈熙晋清理政务,严明法纪,六年间清理积案1700余件。道光二十九年(1849),湖北发大水,灾民纷纷逃聚宜昌。陈熙晋全力抚绥,并报请以工代赈修葺城垣,巩固城防,使灾民免遭饥馑。任期满后,数千名百姓遮道为其送行。

  陈熙晋学识渊博,著述宏富,藏书数万卷。他精研古籍,订疑纠谬,务穷原委,是江浙有名的藏书家、经史学家,也是研究骆宾王的著名学者。陈熙晋学贯古今,精于考据,凡天文、地理、礼乐、星纪无不旁搜互证,力求援引正确。至关纲常、名教之防,用兵战事、生杀予夺之事,更是引经据典,详加考证,不肯稍有疏漏,妄加揣测。

  陈熙晋还搜集了大量资料,旁征博引,为《骆宾王文集》作笺注。学者马茂元认为:“明清两代流行的骆集……陈熙晋笺注的《骆临海集笺注》后出,最为完善。”陈熙晋不仅使《骆宾王文集》恢复完整的面目,而且通过他的笺释,使每一篇诗文都和当时的史实以及作者的生平有机结合,成为骆宾王文集的传世佳本。

  道光三十年(1850),陈熙晋母丧,请求辞官归家,为母守孝。次年,终因多年积劳成疾,病逝家中,终年61岁。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