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9  >  二十五史金华名人今访  >  邀古人  >  二类   正文

葛诚:一个搅动大明政局的长史

2019-12-26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 求慜玥

  记者 张海滨

图片1.png


  在东阳市虎鹿镇葛宅村,有座由乾隆皇帝下诏建立的褒忠祠,又名敕建烈愍祠。它是东阳市境内迄今独存的专祠,受祀者葛诚。

葛诚.jpg

  葛诚(1355—1399),字诚夫,号梅竹,罹难时的身份是明代燕王府长史,一个在《明史》中讳莫如深却充满悲壮色彩的人物。

  12月25日,记者来到葛宅寻访。葛宅村委会主任葛煊炜说,12月28日,葛诚纪念馆将在葛宅举行开馆仪式,布展的相关内容是目前为止最丰富的,可以让人们看到更真实的葛诚。

  葛诚受业于元末大儒许谦,年少成名,“性敏而好学,才瞻而捷,为诗立就,未尝属稿,名震缙绅”。

  洪武十一年(1378)前后,天台方孝孺来访。在南马葛府,两人以古论道,畅谈立行、立功、立言之要,从自身修为说到古之贤明的治国之道,越说越投机,成为知己。后来,方孝孺在给长山胡翰的信中,极力推荐葛诚。

葛氏宗祠.jpg

  不久,葛诚受举荐入秦府任伴读。洪武二十七年(1394),以贡生授湘府长史。朱元璋看重的不仅是葛诚为人,更多的是学问。湘王朱柏读书有疑,即召葛诚讲解。

  洪武二十八年(1395),葛母病重,葛诚便以“乞养归”向朱柏递上辞呈。三年后,葛诚任燕王府长史。明代长史,执掌王府政令,兼有府官和国官的性质,如藩王有过失即问长史。长史不仅是王府大管家,更是朝廷耳目。

  洪武三十一年(1398)十二月,葛诚“奉王命奏事京师”,这时距他入燕已过去一年。葛诚发觉拥兵自重的朱棣有些异动。

  当时削藩已经开始,葛诚“奉王命”到南京,除了述职,主要是代表朱棣向朝廷表白心迹。建文帝在偏殿召见葛诚,问起王府情况,葛诚“具以实对”。

  朱棣很快发觉情况紧急,一筹莫展,只能装疯卖傻,争取时间。“事果不可知也已”,葛诚给朝廷送出一封信,直言燕王反意已决。

  建文元年六月(1399),受命削蕃的张昺、谢贵领兵包围燕王府,执行朝廷命令。

  朱棣抢先动手,他将所有府官召集到东殿,葛诚也在其中,大家依次落座。张昺、谢贵刚进入端礼门,就被埋伏的士兵擒住。朱棣当即下令处死葛诚,张昺、谢贵死于翌日。

葛宅褒忠祠.jpg

  葛诚死难当天,在京家人也被杀光。朱棣登基以后,“夷其族”。据家谱记载,葛诚两个儿子,长子葛恺、次子葛悌,两人皆得善终。

  葛诚死后,他的像赞也是好友方孝孺所撰。葛诚与方氏为友,前后20余年君子之交,见面不过两三回,便一生不弃,先后“知行为一”,视死如归。

  乾隆四十二年(1777),葛诚“赐谥‘烈愍’,获建祠予祭”。消息传来,葛氏宗亲欣慰之至。东阳县衙告示为葛诚正名,并向朝廷申请入乡贤祠受祀。随后,经朝廷批准,葛诚、张国维、杜学伸、卢懋鼎四人以“国朝赐谥”同时入文庙西南的乡贤祠受祀。在葛宅建葛烈愍祠,祀明燕府长史葛诚。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