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9  >  二十五史金华名人今访  >  邀古人  >  二类   正文

李凤雏:孜孜于学 传世春秋

2020-01-14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 求慜玥

  记者 张海滨

  李凤雏《清史稿》卷一百四十六 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

图片1.png

  李凤雏年少成名,恃才傲物,有心仕途却始终郁郁不得志。好不容易谋得一官半职,却又因与上司不和被发配为奴。与东阳县令结交不久又被告入狱。最后,70岁的他还为了谋官客死他乡。李凤雏(1655-1724),字紫翔,号梧冈,东阳县古渊头人。清初文学家、史学家。

  1月10日,记者来到古渊头村寻访。古渊头村是东阳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以古樟、古渊(甽)、古民居、古墓群(土墩墓)等闻名,更是东阳有名的博士村。李凤雏就是村里有名的才子。

春秋雕刻.jpg

  李凤雏的高祖李学道,是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为官清廉。父亲李振声自明亡后,不再参加科举,寄情山水。受家族影响,李凤雏小时候就有诗名,再加上家学渊源,养成了恃才傲物的性格。王掞为浙江提学使期间,李凤雏作《梅花诗》十章上呈。王掞赞叹之余,推荐他入太学学习。国子考试时,李凤雏以一首《瀛洲观荷》诗拔萃,声名大振,四方之士争相结交。可惜的是,李凤雏两次应试都名落孙山,几年后,只好怅然南归。

  后来,李凤雏拜入清初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萧山毛西河门下研究义理、考据之学,并留在老师门下教授《春秋》。毛西河有40余部著作收入《四库全书》,为清朝之最。毛西河对李凤雏极为赞赏,称李凤雏“不可谓非当今有学之一人”。李凤雏的诗歌以五七言古体诗见长,诗风雄丽慷慨。毛西河为他的诗集作序,赞叹道:“读之如撷芳兰于榛林,睹珠光于蚌泽。”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届五十的李凤雏以教习身份参与官员选拔,被委任为曲江令(今广东韶关市),才得以走上仕途。但是,李风雏在任不到一年,就因为忤逆上级被撤职,发配五仙驿为奴。遭受奇耻大辱的李凤雏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索性自号“仙驿狂奴”,将满腔悲愤诉诸笔尖,一时之间名章叠出。

  不久,李凤雏因为父亲去世回到家乡。当时东阳县令门应瓒见李凤雏诗作,大为惊叹,以师友之礼节待之。可是不久后两人忽然翻脸,最后发展到对簿公堂,结果李凤雏被判入狱三年。

图片1.png

  出狱后,李凤雏雄心不减,数年之间多次出入京都,但都没有谋得一官半职。70岁时,李凤雏再次启程赶赴京师,竟于同年四月初客死京邸。当时李凤雏家中贫寒,子孙年幼,无人能够北上扶灵,只好暂存僧寺之中。数年之后,其孙韶生才将李凤雏扶柩归葬。

  在史学上,李凤雏所著的《春秋纪传》五十一卷,将编年体史书《春秋》改写为纪传体的体例,被收入《四库全书》。除此之外,汉代以来历代大儒的相关议论也在搜罗之列。李凤雏更在搜罗考据之外,阐发自己的见解,附在文章的末尾,真正体现了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例的精髓。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