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0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海滨 文/摄
“德尚中行副朕心之简托,才堪大用信济世之英贤。”这是明万历皇帝赐给吴百朋的一副御联。吴百朋,义乌市江东街道大元村人。他与戚继光生活于同一时代,为抗倭寇、平内乱、固边防立下了不朽功勋。
12月18日,记者来到吴百朋故里大元村。大元村文化底蕴深厚,村里文物古迹较多,如尚书府、枢密院、九思堂、七幢、仰止堂等,其中尚书府是吴百朋的府第。
吴百朋原名“吴伯朋”,明嘉靖皇帝朱厚熜赠御笔“去人从百”,遂改名为“百朋”。
吴百朋自幼丧母,跟着生性耿直、学识渊博的父亲生活,尝尽生活磨难。他从小就聪明过人,乐观向上,发奋读书,立志报效国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吴百朋进士及第。第二年,出任江西永丰知县。重农桑,兴水利,办公学,倡孝悌……不久“县邑大治”。
嘉靖二十九年(1550),吴百朋被提升为山西道监察御史,兼管长芦盐政,又负巡按江北的重任。不久,倭寇侵入瓜州,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目标直指江苏重镇扬州。
吴百朋立即调集各处兵马驰援扬州。他挑选三千精锐兵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城掩杀。倭寇猝不及防,兵营大乱。明军奋勇争先,斩倭首4000余级。残敌闻风丧胆,狼狈逃窜。后队倭寇见大势已去,只得退去。
嘉靖四十二年(1563),吴百朋改任虔州巡抚,负责抗倭平乱。海丰一战,大败倭寇,歼敌5000余众,俘敌逾千,残余倭寇乘船而逃,潮阳地区倭患遂绝。
最后又平定“三巢”,为朝廷所嘉许,晋升大理寺卿,为正三品,不久改任兵部右侍郎。“三巢”是指三个罪犯盗贼聚集之地,方圆700里,多崇山峻岭,官府多次进剿,都无功而返。
明隆庆二年(1568),吴百朋的父亲去世,吴百朋回到老家守制三年。守制期间,吴百朋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整理文稿。时义乌城东的东江桥毁圮已10余年,吴百朋倡导修复,主动捐献一大笔俸银相助。
万历五年(1577),吴百朋升任南京刑部尚书。第二年,因积劳成疾,殁于任上,时年60岁。皇帝下旨御葬于大元村附近的黄山脚下,现为义乌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在村南的水库脚下,有一个吴百朋纪念祠,是大元村吴氏后裔为纪念吴百朋而建的一座纪念性建筑,大殿正中塑有吴百朋像,四周还有吴百朋事迹陈列。
吴百朋为官数十年,清正廉洁,从严治家。夫人王氏相夫教子,贤德闻名乡里,被朝廷封为诰命一品夫人。后人中多有人才涌现:子吴大瓒、孙吴存中、曾孙吴之器、吴之文等;侄外孙金汉鼎亦是清官名臣;曾孙媳倪仁吉为一代才女。2008年,吴百朋和倪仁吉都被评为义乌市“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