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1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海滨
跟随戚继光抗击倭寇,从浙江到福建,屡建奇功;他奉命率军驰援朝鲜,牡丹峰一战成名……他就是明朝的义乌抗倭名将吴惟忠。
吴惟忠,字汝诚,号云峰, 义乌城西街道吴坎头村人。从杭金衢高速望道路口下高速,几分钟就能到达。为了纪念吴惟忠及“义乌兵”,吴坎头村建造了吴惟忠纪念馆、云峰亭。
吴惟忠生于嘉靖十二年(1533),习武出身,“性聪慧,志刚勇,好习史书,精于韬略”。嘉靖三十八年,戚继光来义乌招兵,26岁的吴惟忠应募投军。
第二年三月,倭寇两万多人、战船数百艘,大举进犯浙江沿海。战斗中,吴惟忠连斩倭首5个,他带兵斩敌15人。戚继光兵分两路,奋勇追击,共歼敌308人,夺回被掳民众5000多人,史称“台州大捷”。后来,戚继光令将士埋伏在上峰岭,倭寇仓皇应战,残部抢登山界岭,负隅顽抗,吴惟忠率部奋勇冲杀……嘉靖四十年秋,浙江倭寇基本荡平。
嘉靖四十一年八月初一,戚继光奉命入援福建抗倭,率军抵达福宁(今福建霞浦)。在收复横屿岛、突破黄石大道等战斗中,吴惟忠屡建奇功。《明实录》中提到义乌兵将领姓名,仅吴惟忠、朱文达二人。
西北边境的蒙古鞑靼部落屡次入侵,逼近京师,北边告急。隆庆二年五月,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练兵事务,吴惟忠随往蓟镇。隆庆五年,吴惟忠因修长城有功,提升标下右营游击将军。
万历中期,日本趁朝鲜内乱之际派兵突袭朝鲜,吴惟忠等三万将士驰援朝鲜。二十一年正月初八,他带两千南兵攻打牡丹峰时,胸口中弹,仍然大呼督战,率部攻克峰顶。“平壤之战历时一天一夜,参战双方5万多人,仅牡丹峰一役,就歼敌1000人。如果没有这一战,400多年前朝鲜就被日本吞并了。
万历二十五年二月,丰臣秀吉又调集14万大军再度侵入朝鲜。在第一批3万余人后,吴惟忠再率4千人进驻忠州。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丰臣秀吉死亡,明军抓住时机,分道追击,大败日军,最终把日军赶出了朝鲜。
晚年,吴惟忠归隐于义乌夏演裹金岩谷,教孙子读书,得闲情逸致,高寿而终。
如今,以吴惟忠为代表的“义乌兵”忠勇文化成为吴坎头文化礼堂的一大亮点;村里定期举办忠勇文化讲堂,邀请老人给后辈讲“义乌兵文化”。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