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9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海滨
许 孜 《晋书》卷八十八,列传第五十八《孝友》
东阳市虎鹿镇葛宅村是晋代大孝子许孜的家乡,11月26日,记者一到葛宅村,就在村口的文化长廊上看到了许孜的介绍。
许孜(211—299),字季义,东阳市虎鹿镇兰坑坞村人,是当时白峰岭关守官征南将军许德的儿子。史载,许孜为人孝顺友爱恭敬礼让,聪明又爱学习。20岁时,拜豫章太守会稽人孔冲为师,向他学习《诗》《书》《礼》《易》及《孝经》《论语》。后来,孔冲去世,许孜听说后非常悲哀,前去吊唁,并送丧到了孔冲的家乡会稽,三年期间吃素,在灵前服务,穿孝服。不久父母去世,许孜非常悲痛,虽然骨瘦如柴,只能靠扶着拐杖站起,但是他坚持背土筑坟安葬父母,不肯接受别人的帮助。
葛宅村村委会主任葛煊炜说,因为许孜的缘故,葛宅村在只有聚居地的时候就被称为“孝顺里”。最近,村里在褒忠祠后发现了明代香案,其上有铭文云“永宁乡孝顺里蓝桥(即今兰桥)保”。据史载,晋元康年间,郡守以其孝廉推荐朝廷,许孜不肯接受官职,一辈子就当平民。80多岁时,许孜在家里去世。乡人崇尚其品德,就管他家住的地方为“孝顺里”。
许孜墓至今犹存,位于村子附近的虎峰寺旁,竹林中立着一块“许孜墓”的碑。1983年4月13日,被列为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图)。
直到现在,葛宅村周边还有许多跟许孜相关的遗迹。葛煊炜指着靠近村子的一块菜地说,1830年,这里还有一道许孜石门。据记载,到当时,该石门已经历1500多年风雨,保存完好。现在,村里正在准备重建许孜石门,最大的难题是原来的石门上方由一块巨大石块构成,如今要恢复原状非常困难。
站在许孜石门处远望,可以看到一道山岗。葛煊炜说,这道山岗叫做花园岗,相传当年是许孜的花园。从村后开始,一直往里,看到的地方当年都是许孜的产业。这个花园只是占据了角上的一块地方。
兰坑坞没有几户人家,大都是新造的楼房。在几幢楼房中间,还保存着一间破旧的小泥房。葛煊炜说,当年,许孜就住在这块地方,不过,这房子是后来建的。前些年,有村民在这里建房,挖地基时挖出了不少老东西,于是,这个地方就保存下来了。
晋咸康年间,太守张虞上书推举好人许孜及后裔,皇上下诏书褒扬许孜全家,免除了他子孙的赋税和劳役。许孜的儿子也很孝顺,画了许孜的画像挂在堂上,朝夕参拜。从此,许孜之孝行广传天下。
葛氏定居葛宅后,一直以孝为先。葛氏《家规》,说得最多的便是“孝”“义”两字。如今,孝文化已在葛宅、虎鹿发枝散叶,每年9月,葛宅都会开展孝文化节,深入挖掘古人尊老爱老的传统风俗。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