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0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海滨
为官正直敢言,面对西方殖民者入侵,多次上疏直谏朝廷,却多次被降职。辞官后,担任主讲和山长,成为一代名师。朱一新(1846-1894),字蓉生,号鼎甫,义乌市赤岸镇朱店村人,晚清著名儒学大家。
1月7日,记者前往朱一新的故乡朱店村。沿着义武公路,在村口就看到了朱一新故居和纪念馆的指路牌。在村子中央,有一个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朱店朱宅”,最外面的是一座大夫第,往里走,先是朱一新的弟弟朱怀新的故居,穿过去,就是朱一新故居,一座古色古香的老房子,修缮后,不时有游客前来参观。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朱一新出生在朱店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同治九年(1870),朱一新考中举人,到北京捐资出任“内阁中书舍人”。光绪二年(1876),朱一新中恩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第二年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
朱一新为官正直,关心时事,敢于上疏直谏。光绪九年(1883)后,法国军队强使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并大举进攻中越边境的中国驻军,中国军队溃败,朝廷派李鸿章与法国特使在天津议和,处处退让。光绪十年(1884)四月十八日,朱一新与同事二人上《和议末可深恃疏》,建议加强海防。九月初七单独上《敬陈管见疏》,提出加强防务、抵抗入侵之策略。
光绪十一年(1885)秋,朱一新被简放湖北乡试副考官,参与选拔人才。工作结束后,受慈禧破例召见,后任陕西道监察御史。
光绪十二年六月,他上《敬陈海军事宜疏》,提议将胶州建成海军基地;闽粤添置水陆学堂,训练储备人才。可惜的是,这个建议未被朝廷采用。
朱一新最震撼人心的上疏是在同年八月十四日上的《预防宦寺流弊疏》,矛头直指太监李莲英恃宠而骄。直谏受责,朱一新以母亲患病为由请准回乡。
离京不久,原本为官清廉的朱一新为了养家,只好向朋友求助。两广总督张之洞函邀朱一新到广东任教。光绪十三年(1887)八月,朱一新来到广东,在肇庆端溪书院任主讲。两年后,任时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广雅书院(广州广雅中学前身)院长,以他独特的教学实践和创新,培养了众多人才。
光绪十八年(1892),朱一新将平日回答学生所问的重要内容,加以整理和补充,编辑成《无邪堂答问》5卷。这是朱一新平生最重要的著作。
光绪十六年(1890),朱一新在广州与康有为时相过从,每辩论自晚达旦。
光绪二十年(1894),朱一新写了两句自挽诗:“撒手白云堆里去,回头四十九年非。”不久,与世长辞,终年49岁。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