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9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记者 汪蕾
《长安十二时辰》第一集的6分18秒,李必出场,“我姓李,但我的李却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亦随叶法善师修道法近十年,圣人常召我共辩道法真意。”这段霸气侧漏的介绍,最中气十足的是最后两句,因师从叶法善,得以常见圣人辩道法。李必第一次与张小敬会面,太子与韦坚、皇甫惟明的密会之所景龙观就是叶法善的道馆。
李必的道家老师叶法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一位道家顶尖人物。不过,李必说自己随叶法善师修道法近十年,是碰了个巨瓷——李必的原型李泌出生于开元十年(722),而叶法善死于开元八年(720),羽化升天时已107岁(算法为补闰月,实为105岁)。
让李必这位靖安司主脑都“傍大腕”的天师叶法善是“括州括苍县人”,家乡就位于如今的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全塘口村。在《武义通史》主编、《叶法善传略》作者朱连法看来,叶法善之于武义,不是虚无缥缈与八仙为伍的仙化形象,他是一位曾以道教活动影响中国历史的真实人物,也是一位为后世崇祀至今的地方神祇,如今仍对武义的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发挥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被认为是武义养生旅游文化的代言人。
南阳叶公好龙 宣阳叶公问道
提到叶公,人们往往会率先联想到成语“叶公好龙”。事实上,这位好龙者,就是叶法善的老祖宗沈诸梁。他的真实身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励精图治,兴水利,劝农桑;孔子多次与其谈论为政之道,并称赞叶公治叶的经验为“近者悦,远者来”。
隋大业十二年(616)叶法善出生在松阳县瑞应里,他的母亲刘氏是括苍县全塘口村人(今属武义县柳城畲族镇),距离叶氏在江南最早的定居地松阳卯山只有30公里。唐贞观元年(627),12岁的叶法善随父母迁居到全塘口村附近的白马山,以石室为家,隐修道术。
南北朝起,道教盛行,到了唐代,道教高度繁荣。叶法善一家是道士世家,从其高祖叶乾昱结缘牛头山算起,到了叶法善这代,已经是“道五代”,家学渊源。也是因为叶法善功勋卓越,唐玄宗不仅封其为越国公,其祖父叶国重也被赐谥号“有道先生”,其父叶慧明死后受赐封为银青光禄大夫、歙州刺史。叶氏一门三代道士均被朝廷封赐并立碑,这不仅在唐代,在整个中国道教史上亦独一无二。
一甲子历五朝 皇帝为他写诗
唐显庆二年(657),体弱多病的唐高宗李治得知叶法善道法高强,想得其养生长寿之术,下诏书征召其入京。从此,叶法善历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五朝,跨一甲子有余,从出身道教世家的弟子与孝子、朝廷内道场道士,到景龙观观主、大洞三景法师、道教领袖、帝师……
自高宗显庆中,至玄宗为帝坐朝,这段年代正是宫廷的非常时期,权力斗争接连不断,异常激烈,政局诡谲多变。身处政治旋涡边缘的叶法善,退能自保其身,进则助定逆乱,自始至终护持李唐王朝,立下匡国辅主懋功,辅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
也是因此,叶法善受到了无以复加的尊宠,以《旧唐书》所说,“当时尊宠,莫与为比”。受封国公可以看成是勋臣最高的封爵,一般只授予宗室和少数对大唐有特别卓著功勋的人。叶法善与汉代张道陵天师一起,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受封公爵的宗教界人士。
开元八年(720)6月3日,叶法善在京都景龙观仙逝。唐玄宗追封其为“越国都督”,并赞诗一首:“词江泻液,艺苑含芬。别有真气,清溪出云。卓尔无对,超然不群。幽人蓟子,道士封君。”
按照叶法善归根故土的遗嘱,唐玄宗赐其灵柩回乡。真人灵柩离开京都时,“王公以下,尽出京城青门外送别,倾城缟素,莫不攀号哀恸”。这种规格在唐代道士葬礼中也为独例。皇帝还诏令浙江括州、衢州、婺州三个州府,供给所需要的钱物,协助操办叶法善葬礼。
叶法善仙逝19年后,时当开元盛世,唐玄宗依然深深缅怀,亲自撰写碑铭并序,表达对帝师的悼念之情,盛赞其不朽功绩。
铜钟道观今犹在 民间传说两百篇
漂泊一生,奋斗一生,从一个浙南山区的小道士,到匡国济民的传奇帝师,鹤龄之后,叶法善不忘的仍是故乡。
依照遗嘱,叶法善安葬于老家宣阳观近山,“在县东上河”(《宣平县志》),与其父母墓地为同一座山,离宣阳观(宋改名冲真观)很近,墓旁立有巨型赑屃、石碑。可惜,1968年此地被夷平造田。2014年,叶法善45世孙叶照星参与了原址重建新墓,不远处的冲真观也是根据原貌原址重修,气势恢宏。
在武义博物馆14件一级文物中,唐大历钟就是叶法善的“遗物”,也是现存与叶法善有关的唯一文物。据说,大历钟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大炼钢铁”时,铜钟曾被当地村民卖到废品收购站炼钢,被武义当地一名文物工作者私下买回才得以留存。
武义地方文化研究者陶鸿飞介绍,如今,在武义柳城一带,叶法善还是民间百姓信奉的道医神仙,牛头山的天师殿、桃溪上江村的天师殿以及全塘口的冲真观,善男信女不断。
叶法善专注于道医之术,医术高明,不信炼丹方术,曾谏阻高宗炼服丹药,将90多名炼丹术士驱逐,成道教史上著名的“叶法善阻炼黄白”。他悉心为民行医治病,是百姓眼中的“华佗再世”“神仙下凡”。
叶法善的传奇还与他的高寿有关。史书里加上了闰月说他有107岁,这在平均寿命不足30岁的唐代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唐明皇游月宫与《霓裳羽衣曲》《初刻拍案惊奇》《东游记》……叶法善仙逝后,被神化为仙,神话不绝。有关的民间传说至少有两百篇,不少故事至今口口相传,绘声绘色。如今,牛头山天师峰上,天师殿立于凌云之巅,一袭蓝色道袍的叶法善仙风道骨,“会当凌绝顶”,据说他就是在此飞天成仙。
栈道而上,登顶眺望,一叠叠,一幕幕,重山间云雾缭绕。
1400多年后,神奇依旧。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