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9  >  二十五史金华名人今访  >  八婺名人  >  永康   正文

胡长孺:理学名贤 刚介有守

2019-12-13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 求慜玥

  记者 章果果 文/摄 

QQ截图20200306142643.png

  胡长孺 胡之纯 胡之纲

  《元史》卷一百九十  列传第七十七  儒学二

  “这就是我们祖先胡长孺,文才很好,他是第二个胡公,永康胡氏除了胡则他最厉害。”永康西城街道山下村,68岁的胡廉三仰望胡长孺的塑像,言语间有小小的自豪。

  胡长孺塑像旁边是进士廊,进士廊旁边是胡氏宗祠,墙壁上画有“壁嶂龙山胡氏五朝十榜十三进士世系详图”。没错,胡氏一门,在北宋熙宁四年(1071)到南宋咸淳十年(1274),短短203年间,出了13个进士。

  咸淳十年,胡长孺与兄弟胡与权、胡之纯同科进士。这是南宋最后一次科举考试。5年后,南宋亡。和所有秉持气节的读书人一样,胡长孺拒绝为元蒙做官,退隐永康深山中,结庐读书著述。

  9年后,元朝廷下诏求贤,派官员在深山中找到胡长孺,强迫他去了大都,任命为集贤院修撰。胡长孺不事权贵的性格,注定与当权者格格不入。此次被“强起之”的仕途,对于胡长孺而言,就是一贬再贬。因不合宰相意,被降为扬州教授;因得罪权贵,再次被降为台州宁海主簿。在宁海期间,遇上大旱,朝廷派宣抚使脱观察来巡防赈灾。脱观察从募集来的150万贯钱中拿出25万贯,藏于府库。胡长孺料想脱观察想把这笔钱据为己有,于是趁他去邻县巡访时,把25万贯全部取出,赈济灾民。脱观察回来取钱时,他递上赈灾花名册,说:“钱都在这里了!”他因此再次被贬。

微信图片_20200306152538.jpg

  在宁海期间,胡长孺办了许多大案,《元史》中有几则,冯梦龙《智囊全集》里也有载。

  1314年,胡长孺以病辞归,隐居杭州虎林山中,传道受业解惑。他的学问是朱熹一脉,为儒学正宗,为人光明宏伟,一时学者慕之,如饥似渴。胡长孺的文章也很厉害,金舂玉撞一般,因此“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他写的墓志铭也是明亮辉煌,“照耀四裔”,然而,胡长孺十分爱惜羽毛,如果不是自己看中的人,即便以一斤黄金换一个字也不给 

  友人赵孟頫就在他这里碰了个壁。他请胡长孺为罗司徒撰写一篇墓志铭,酬劳极高。然而,胡长孺憎恶罗司徒是宦官之父,一口回绝:“我岂宦官作墓志铭者乎?”即便那时,胡长孺家中已断粮一日。

  以上一则,是明人陶宗仪《辍耕录》的记载,作者评价说:特立独行,刚介有守。1325年,胡长孺正衣冠端坐而逝,享年75岁。

  如今,胡长孺墓地已无处可寻,塑像和进士廊是新建的,意在激励后人。胡氏宗祠里挂着“理学名贤”牌匾,是宋濂所题,可见宋濂对其之推崇,《元史·胡长孺传》也是宋濂所著。“每年春节,我们山下村的灯笼上都要写‘理学名贤’四个字。这四字唯独山下村的灯笼上有,永康别的地方都不敢写。”胡廉三说。

  鲜为人知的是,胡长孺还是宋元时期的书法家,他的一则手札被收入《停云馆法帖》,与赵孟頫、鲜于枢、倪瓒作品一起,流传后世。

  胡长孺的堂兄胡之纲、胡之纯,都以经学文章而知名,人们称他们为“三胡”。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