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1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果果/文 通讯员 吴雄利/摄
程正谊 程梓 《明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七十一儒林二
在永康方岩文楼村,一幢明代门楼格外引人注目。四柱五楼,砖雕精美,匾额题有“大京兆第”四字。这是明代顺天府尹程正谊的府第。大京兆,即明清时期顺天府的俗称。据说,每年正月初一,文楼村人必定到大京兆第拜谒祖先,四五百年来已成为惯例。
程正谊是五峰书院创始人之一、“方峰先生”程梓的儿子,在《明史》中并无专传,只在《刘綎传》中一笔带过。刘綎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曾抗击缅甸、远征朝鲜;平定罗雄之乱,平定播州(今贵州遵义),最后战死沙场。而在平定罗雄之乱、平播之战中,都有程正谊的身影。
程正谊是隆庆5年(1571)进士。先在武昌府任职,万历三年(1575)升刑部主事,他尽心尽力平反冤狱,经复查复审,救活安庆六府重囚10人。万历11年(1583)升云南副宪,那时,程正谊已经53岁了。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土府土司土官众多。当时,罗雄(今罗平)知州者继荣杀死生父者浚,在王道士、张道士的怂恿下纠结一帮党徒,四处抢劫作乱,并用符术训练士兵。巡抚刘世曾令程正谊等人抵御。正好刘綎被解除官职来到沾益(今属曲靖),刘世曾就派遣刘綎等人分路讨伐,刘綎连克三城,成功平定罗雄之乱。这是《明史》对于程正谊的仅有记载。
程正谊更光彩照人的一笔,当属平定播州之战。平播之战被称为“万历三大征”之一,历时114天,明王朝集8省之力,出兵24万,战争结果产生深远影响。程正谊参与了战争的前期谋划,并留下“化龙遇卧龙”的有趣故事。
总督湖广川桂军务兼巡抚四川的李化龙,也是明朝名将之一。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播州土府杨应龙又反叛,西南一带骚然而动。李化龙打算安抚,时任四川左布政史的程正谊则持相反意见,他认为杨应龙反复无常,安抚只会“养虎贻患,益长其骄”。提出“用正用奇”之策略,对于如何调兵遣将转粮,都做了详尽布置和安排。李化龙听后跃然大喜:“不谓今日得遇卧龙!何相见晚也。”之后,事无巨细,都要咨询程正谊。
程正谊的“卧龙”之策,大大坚定了李化龙讨播的信心。次年,李化龙发兵,到第二年六月全部平定播州叛乱。程正谊因升任顺天府尹,未能在四川见证杨应龙的灭亡,但他大力协助李化龙讨播的运筹决算之功,不可埋没。
程正谊离任四川布政使时,省库有余钱数万,按例可作为“羡余”归其所有,同僚也劝他带走。但他分文不取,并告诉同僚,“吾将贻此以备兵荒,其他非吾知也”。
程正谊告老还乡后在五峰讲学。万历三十八年(1610)病逝,终年80岁。因身无余财,其子只能变卖家产举丧安葬。时人为纪念程梓和程正谊的业绩,将二人同时奉祀入乡贤祠。明代永康,父子同时崇祀乡贤者,仅此一例。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