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1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果果
徐学颜《明史》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第一百八十二 忠义六
徐学颜是个大孝子。
母亲患病,他向天祈祷,祈求代母得病。夜间梦见神人授予药物,天亮时记得形状颜色,到处寻觅,找到荆芥汁液,母亲的病得以痊愈。
父亲任中城兵马指挥,得罪当权者入狱。他三次上疏申诉冤屈,受主管官员阻碍,不得上达。又四处向公卿大臣求告,也不能为之洗刷冤屈,父亲还得受重刑惩处。这个大孝子在刑部号泣抗争,还是不行。悲愤之余,他啮咬手臂,血溅庭院,其父才获释回家。这两则似乎都是可以写入笔记小说的故事。
徐学颜也恪守一个“悌”字。他把自己居住的大宅让给兄弟,崇尚节义,轻视钱财,同族人都感激他。
明崇祯三年(1630)立太子,皇帝下诏书要求举荐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公正廉洁、博识多识的人,地方官推荐徐学颜,但被搁置下来。崇祯十二年(1639),以恩贡生任楚王府左长史,以正道辅助楚王,楚王很尊敬他。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张献忠攻打武汉。徐学颜在武昌的楚王府里任左长史,并掌管江夏县。楚王招募了新兵,由徐学颜统领。第二年(1643)五月,新兵里出了叛徒,江夏城沦陷。徐学颜拼死与贼军格斗,左臂被砍断,“右臂犹挥舞不止”。牺牲后,对方怀恨在心,他尸体被肢解,全家被杀20余人。可谓惨烈!
那年,徐学颜70岁。一个年逾古稀的白发老汉,尚如此忠勇,可佩可叹。事情上报到朝廷,被追赠湖北按察司佥事,谕旨赐祭葬,在郡城建忠义祠奉祀,并赐“烈愍”,奉祀永康忠义祠。
徐学颜在永康的遗迹已无所存,只知他是永康城里人。徐氏在永康城里是巨族,称为“在城徐氏”,素有“徐半县”之称,不是指人口,而是指它的经济实力以及政治文化含义。永康城里曾有10多个徐氏祠堂,现今尚留徐震二公祠。
明末之时,徐学颜同“在城徐氏”族中有识之士,为弘扬传承徐氏孝子孝亲美德,修建西街西门头内徐氏宗祠的同时,在其对面建造“孝子门”一座,崇祀“在城徐氏”五孝子,到了清代,孝子名单增至九人。可惜,“孝子门”上世纪60年代被毁。
永康地方历史文化爱好者徐立斌告诉记者,他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查阅时发现一卷《徐汝思诗卷》,为徐学颜校本,于是特意复制了一本。徐汝思就是徐文通,明代抗倭名将,也是著名诗人,与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是好友,有诗歌唱和往来。徐汝思病逝后,王世贞亲赴永康吊唁,在其家中得遗诗500余首,集成《徐汝思诗集》刊行于世。而徐学颜,正是徐文通的侄孙。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