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6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果果
应孟明 列传第一百八十一《宋史》卷四百二十二
应纯之《宋史》卷四百三 列传第一百六十二 载《贾涉传》
初冬午后,阳光斜照,永康杨溪水库波光粼粼。水库边这个村庄叫可投应,高高的山坡上,“敕建孝忠祠”静静矗立。祠堂是20多年前,由应氏子孙合力重新建造的,老的那一座已经淹没在杨溪水库底。梁柱上写着“某某地某某人捐助”字样,可见当时迁建之不易。
祠堂平时院门深锁,有人来参观才会打开。每年清明前十日,是孝忠祠最热闹的时候,应氏子孙从四面八方而来,拜祭先贤。虽然,对于祠堂供奉的“孟明公”,他们也已说不出太多的子丑寅卯。
祠堂供奉的是应孟明、应纯之父子,前者《宋史》有专传,后者也有提及。
应孟明出生于寒儒之家,与林大中、吕祖谦、陈亮互为师友,并切磋讲学于灵岩石洞。对于陈亮,应孟明可谓慧眼识珠,陈亮未得赏识之时,他就称其为“可造之材”,并对他多加关照,“情好之深逾于昆仲”。
25岁时,应孟明与吕祖谦登同科进士。初入仕途为县丞,他就为民请命,作《上饶州路太守书》,揭穿太守在饥民一饭不得之时,竟还“鼎新楼店,聚州人饮酒,日之所获余数百缗”。宋孝宗查证后大怒,将太守与应孟明换位对调。应孟明担任地方官期间,政清刑减,民安其业,因政绩显著,被力荐于朝。
应孟明深受宋孝宗赏识。一次,宋孝宗召之论对后,赞赏良久。宰相呈报进用人选,皇帝看后拿出一张纸放在手掌上,写上两个人的名字,说:“你为何不提他们?”其中一个就是应孟明。于是,应孟明被拜授为大理寺丞。任职期间,严明执法,深受好评。
后来,应孟明又多次得到宋孝宗点赞,“朕近得数人,应孟明其最也”。广西按抚使缺位,孝宗钦点,“朕熟思之,无易应孟明者”。他在广西任上时,发生大饥荒,他为抢救饥民心急如焚,令府县开仓散粮赈饥,事后再行奏报,遭到同僚反对,认为不合程序。应孟明说:“宁受一己之罪,以全一方之命,不亦可乎?”由此救活了数万百姓。
庆元党案中,应孟明因不肯依附权相韩侂胄而处处受阻,不久告老还乡,在灵岩讲学十余年,81岁病逝。
应纯之是应孟明第五子,一位力主抗金并且捐躯沙场的英雄。任楚州太守时,面对百姓不堪金兵骚扰背井离乡、满目疮痍的情景,他兴建学校、加固城墙、变平地为天险,并教习舟师,督导各府县组建民团。通过一系列措施,让楚州百姓纷纷回迁,而金兵几次想攻打楚州,也因无懈可击而作罢。
应纯之力主抗击而不得,后调任镇守东广。1224年,金兵大举南侵,面对强大攻势,守将“望风奔遁”,应纯之拼死抵抗,击退了金兵的一次次进攻,终因“兵少援绝”,力战而死。
应纯之英勇殉国后,朝廷震动,宋理宗派特使为他举行盛大的祭葬仪式。因为应纯之的脑颅被金兵残忍割去,朝廷特铸一颗金头陪葬。
应纯之墓原在李溪,后迁至灵岩。如今,应孟明、应纯之父子在灵岩毗邻而居,料想两人可以在黑夜里谈心,“直到苍苔长上我们的嘴唇,覆盖掉我们的姓名”。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