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9  >  二十五史金华名人今访  >  邀古人  >  二类   正文

王介 王埜:一世父子情 拳拳报国心

2019-12-06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 求慜玥


  记者 许健楠

微信图片_20200306135140.png

  王介:《宋史》卷四百列传第一百五十九

  王埜:《宋史》卷四百二十列传第一百七十九

  在搜寻古代名人遗存的过程中,沧海桑田、风云变迁,能历经艰难险阻、隔着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传下来的老物件,凤毛麟角。

  如此说来,王埜是无比幸运的。至少,他还有一块石碑、一篇碑文,真真切切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让后人能读懂、感悟。

  虽年代久远,但这块石碑上的字迹仍清晰可辨,共50字,一字一句饱含父子情深:

  “有宋太中大夫、宝章阁待制、谥忠简王公,太硕人郑氏合葬于此。千岁之后,陵谷或迁,仁人君子,幸为保之。淳祐二年,孝子埜泣书。”

  说的是,他的父亲王介与他的母亲郑氏合葬在这里,千年以后,陵墓可能会迁走,希望有仁人之心的君子能把墓葬保护下来。这篇碑文写于1242年,距今已有777年。

  这是孝子王埜为保父母的陵墓,专门写给后世的信。5年前,这封信重见天日。一片仁孝之心,天地可鉴。

  在金华,“四世一品”这四个字堪称一个文化印记。宋代,金华的王家声名显赫,王淮做到了当朝宰相,也成了金华历史上官位最高之人。他们一家四世王淮、王师德、王登、王本,都是南宋的一品大员。

  本文的主角,却不是那四位一品大员,而是王介、王埜。在这个权倾一时、人才济济的大家族,父子二人算不得“第一梯队”的明星人物,却也是宋史立传的大人物,而且是一人一篇。父子俩都被载入史册,也是王氏家族的一大荣耀。

  在这个绵延300余年的朝代中,政文贴近,文人从政。王介就是其中一位。这位追随朱熹、吕祖谦游学的文人,一旦从了政,一样是一把好手。

  绍熙元年,进士及第,殿试时陈述时弊,他说的一句话,一鸣惊人:“最近罢免拾遗、补阙,有疏远谏议的意思,小人公开结为朋党,有厌弃鄙薄道学的名声。”

  皇帝嘉许他的直言,擢升为第三名,从此入了仕。纵览历史上的金华名人事迹,发现仕途中的金华人,多半是“耿直boy”,仗义执言,凭的是对国家、对人民的一片赤胆忠心。陈良祐如此,王介亦然。

  一篇碑文,彰显王埜孝道,其实,他的父亲也极为忠孝。他曾向宋光宗上疏:“孝宗亲自将帝位授给陛下,孝敬怎么能长久缺乏呢?”又说:“媳妇侍奉公婆犹如侍奉父母,不能缺少宫中的礼仪。”宋孝宗去世,王介又极力请宋光宗到宫中执丧,多次上疏言辞激切,人们都感叹他的忠孝之心。

  敢说这样的话,这份胆识,不是什么普通官员说有就有的。王介自从入了仕,一直在皇帝身边当官。他外调当地方官,也是因为一次仗义执言。

  宝祐二年,王埜拜授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封吴郡侯。青出于蓝,他的作为和官阶甚至在父亲王介之上。

  一世父子情,拳拳报国心。王介、王埜父子一文一武,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历史和人民总是会记住那一个个坦荡、清澈而忠良的灵魂。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