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5 10:27:50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4月14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杜晓萍
【编者按】
一场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节奏,师生们迎来了史上最悠长的“假期”。这个特殊的“假期”里,东阳教育系统里的每一个人却比以往更忙碌。如今,各学段师生已开始分批返校,教学秩序正逐渐回到正轨。从线下到线上再回归线下,要实现平稳过渡,每一个角色都需各司其职。日前,记者采访了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技术人员,其中有学校防疫、教学的一线人员,也有网课的幕后工作者,看看他们如何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2月5日起,东阳市教育局新增小学段名师网络公益课,小学三、四、五、六年级每周有40余节公益课。因疫情防控需要,教师无法现场直播网络公益课,改为先录后播的形式。东阳市教育局电教馆三名工作人员杜明、俞江英、董婉倩,负责小学段名师网络公益课的后期制作,其中杜明承担了一半。
记者采访杜明时,他正在处理一个典型的棘手问题。一名英语教师的网络公益课视频中,有段背景音乐较响,导致她说的话听不清。杜明拿到的素材,人声和背景音乐合在一起,没法调节,沟通后发现,该教师录制时就自带背景音乐。最后,教师决定重新录音,把人声和背景音乐分开发送,并标注替换时间,由杜明“移花接木”。
据悉,东阳许多教师选择晚上甚至凌晨录音,为的就是提升录音效果,但受环境限制,杂音在所难免。杜明要对声源进行降噪处理,改善音质,“最常见的问题是视频添加了背景音乐,我们无法分离、处理,只能和老师沟通重新发送或录制”。
名师网络公益课是东阳市义务教育学段线上教学的普惠课堂,小学段每节课虽然只有20分钟,但面向东阳所有对应年级的小学生,无异于一节公开课。如果把网络公益课看作一株花,那么,教学内容是它的根,最后呈现的效果是花朵,剪辑师就相当于一名修花匠,用后期制作这把“剪子”修剪杂枝杂叶,让花朵更加艳丽、更加吸睛。
“修花”这项工作非常细致,杜明和教师之间要反复交流、反馈意见。“手机录音和视频相差8秒……原视频中11分51秒至53秒‘你又有什么发现呢’这句话不太清楚,替换成手机录音11分59秒至12分01秒……原视频静音的地方配背景音乐(淡入淡出)……”记者在一封教师发送的邮件中看到20多条修改意见,教师精确到秒,杜明却需精确到帧(1秒内播放的每一个画面)。修改这些意见并解决时间差问题,杜明需要花费一天时间。有时,他制作视频后,教师又会发送改良版,杜明对此毫无怨言,重新处理。
平时,杜明、俞江英、董婉倩负责制作《教育星空》栏目,他们利用工作空余时间和休息时间进行网络公益课的后期制作,有时甚至要到第二天凌晨。“对于网络公益课,老师花费的心血其实比我们更大。”杜明说,“老师们精益求精,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做得更好?”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