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5 23:00:00
来源: 无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市开展“一把手”体验“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活动,要求今年10月底前,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以普通办事群众身份,体验本地、本部门“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挑毛病、找堵点、抓整改,不断提高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把手”体验“最多跑一次”改革专栏将持续关注活动进展情况。
本期推出市档案局、民政局、司法局、人力社保局、生态环境局、行政服务中心、残联等单位的相关做法。
用心体验,尽心克难——市档案局局长陈艳艳体验查档办事流程
市委副秘书长、市档案局局长、市档案馆馆长陈艳艳和副馆长许龙画来到市档案馆查档大厅,以“陪跑员”的身份体验查档办事流程。
一、体验查档:在查档大厅,陈艳艳局长看到市卫健委工作人员石云华手持介绍信正在查档,便与她一起查询“广福医院改制人员相关信息”。前台工作人员很快在系统里搜索到了相关信息,并根据查询人员要求,将有关招工报告、劳动局批复等资料打印出来,盖上查档章。在交谈中,石云华表示,需要的资料在几分钟内就能拿到,现在查档的确很方便,并给出了最高的“五星”查档体验评价。
二、体验“网上办”:陈艳艳局长在查档前台打开“浙里办”APP,点击“金华档案查阅”栏目,体验操作流程,提交了个人档案查阅申请,前台工作人员在收到查阅申请后,很快便找到了相关档案,市档案馆“网上办”流程畅通。
问题整改:陈艳艳局长以办事群众身份与其他查档人员进行交谈,有查档人员反映,目前数字化率为55%,部分纸质档案尚未实现数字化加工,需要人工查找实体,不够便捷,希望所有纸质档案能实现数字化加工。对此,陈艳艳局长布署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加快实施数字化加工步伐,解决人力财力问题,尽快实现全部数字化。
查找问题短板,提出整改举措——市民政局局长丁进跃体验民政事项“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
市民政局局长丁进跃以普通办事群众身份,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体验办理社会组织登记、门牌号申请等事项,到市殡仪馆服务窗口,登录“身后一件事”联办平台,实地体验民政事项办理的流程环节、服务质量。针对民政办事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系统和服务环节流程查找问题短板、提出整改举措,不断提高民政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问题一:由于社会组织办事事项颗粒化细分、社会组织填报系统优化升级频繁等原因,群众在填报过程中操作不熟悉,部分年纪较大群众存在申报困难等问题。对此,丁进跃局长布署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对接四大银行全面铺开“代办点”服务,进一步为群众办事提高效率,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
问题二:由于原法律法规不健全、部门间信息壁垒和历史原因,造成门牌地址管理方面的脱节和门牌与实地对不上等问题,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为此,丁进跃局长布署进一步推进地名工作“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地名地址库系统建设,促进各部门地名信息的共融、共享,将门牌编制变为一项公共服务事项对各部门开放,实现基础信息规范、完善。
问题三:根据地名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地名命名存在诸多限制,不允许地名使用涉及“怪、洋、大、重”等字眼。许多房产开发商在民政部门申请标准地名后,在宣传阶段使用与申请地名不一致的“宣传名”“推广名”,媒体在没有核实标准名称的情况下,将“宣传名”“推广名”在广告、招贴、地图等作为标准小区名称使用,造成地名命名不规范。对此,丁进跃局长布署加快建设完善地名地址库建设,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平台,政府发布信息使用“一张嘴”,将地名地址管理系统与政务网及部门对接,实现信息共建共享,对不规范地名的使用严肃整改,从“源头”封堵住不规范地名产生和使用。
问题四:部分医疗机构和基层公安机关没有依规及时上传信息,导致窗口工作人员无法提取信息,殡仪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有时还在接收纸质材料。对于非正常死亡人员,部分医疗机构或家属不及时报案,有的医疗机构经办人员在联办平台提交“不交公安审核”,逝者家属到殡仪馆窗口时无法正常办理火化登记。对此,丁进跃局长与卫健部门、公安等部门进行协调,加强对“身后一件事”联办平台的操作培训和宣传指导,推进联办平台信息录入的准确及时,办理高效。
入一线体验,抓整改落实——市司法局局长朱飞体验“无证明城市”改革
市司法局局长朱飞以办事群众身份,到金华市公信公证处办理“无犯罪记录公证”“学历公证”等事项。
问题一:随着我市“无证明城市”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公证机构掌上办平台公示的告知材料清单还停留在较老版本,没有及时动态调整。对此,朱飞局长布署公证机构对照“无证明城市”改革最新标准和要求重新进行梳理公布。
问题二:在业务办理时通过“无证明查询核验系统”向相关部门发出核验请求,还存在响应不够及时的情况。对此,司法局已与相关部门对接沟通,进一步落实核验定岗定责,确保及时响应,提高核验效率。
问题三:大学以上的学历信息可以在网上查询,但中专、高中以下的学历信息网上无法查询,我市也还未能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查询,需通过点对点等方式核验。对此,司法局作为全市“无证明城市”改革牵头单位之一,已与大数据局等部门进一步对接研讨,下一步将着重在提升全市数据共享率、覆盖面和实时性等方面下功夫。
服务标准再升级,办事体验再优化——市人力社保局局长褚惠斌体验人力社保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社保局局长褚惠斌到行政服务中心人力社保服务区进行“坐班体验”,在办事过程中发现问题和不足,着力提升人力社保经办服务水平。
问题一:人力社保办件量占行政服务中心总办件量三分之二,且集中在部分高频事项,群众来窗口办事需经叫号、沟通、受理、办理等环节,极易造成大厅人员排队等候的情况。对此,市人力社保局大力推行“机器换窗、人机联办”,增设自助服务区,设置自助终端12台、电脑终端5台,变被动办理为主动服务,变线下办理为线上服务,提高了经办效率。
问题二:群众来大厅办理社保、就业等多项人社业务时,需要根据业务跑不同办事窗口,影响办事效率。对此,市人力社保局推行所有窗口“无差别全科受理”,并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改造系统操作模块等方式,让办事群众到任一窗口都能办理所有人力社保业务。
问题三:在自助终端体验就业事项办理时,在社保卡已插入终端识别确认情况下,仍出现“请提供社保卡或身份证”选项,流程环节还不够精简。对此,褚惠斌局长立即布署就业局对个人失业金申领事项办事流程再完善、办事环节再精简,优化群众办事体验感。
问题四:目前,我市人力社保134个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但群众反映在办理过程中无法实时查询办事进度。对此,褚惠斌局长立即布署信息中心对网上办、掌上办程序和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增设办事进度查询模块,信息中心立即着手进行系统改造。
亲体验、找堵点、抓整改——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卢小珍体验环保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卢小珍到市行政服务中心,以普通办事群众身份,通过亲自使用“浙里办”、“浙政钉”掌上办和现场询问等方式,体验了本部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登记表备案等“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
问题一:掌上APP中无法办理“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事项。该事项目前实施网上备案管理,在部建系统完成与省政务服务网对接前,卢局长提出现阶段在“浙里办”中显要位置指出事项的办事网址,指引群众到电脑端完成网上备案,提供掌上办的便利服务,减少环节。
问题二:掌上APP关键信息提示不清楚。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为例,已认证的账户能看到该事项的全部信息并申报,而未认证的账户仅能看到该事项办事流程、地址等基础内容,但申报材料等关键信息空缺且无法申报,同时未能获知具体原因。对此,卢小珍局长布署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APP,提升用户体验。
问题三:排污许可证申报要求高、专业性强,大部分企业自主申报存在难度,目前省厅已向生态环境部建议简化排污许可证管理、降低发放门槛。对此,卢小珍局长安排组织企业参加排污许可证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培训学习,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对许可证进行申报和审核;对个别难度较大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协助完成许可证申领工作。
深入大厅找问题,换位思考解民忧——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任春辉体验“无证明城市”查询核验系统
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任春辉亲自体验“无证明城市”查询核验系统使用流程;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以办事企业的身份体验投资项目中介审批服务以及中介超市运行系统。
问题一:“无证明城市”查询核验系统界面不够完善。如个人社会保险参保证明中的社会保险个人参保信息和社会保险个人参保证明,分别指浙江省个人参保信息数据查询、金华市个人参保信息数据查询,证明数据名称不规范,容易产生混淆,导致查询人员不能精准获取数据源。对此,任春辉主任当场安排项目组进行优化,用明确的字段区分省、市数据。
问题二:系统核验流程不够合理。发起核验后虽然会有短信提醒,但是核验部门往往响应不及时,且部门核验发起人员无法看到证明核验部门响应人员的响应进度。为此,任春辉主任布署优化部门核验流程,增加核验部门响应人员联系方式等信息,对核验进度全流程监控,同时,将于月底上线“无证明城市”查询核验钉钉版,进一步提高部门核验便捷度。
问题三:窗口工作人员“无证明城市”查询核验系统使用不熟练,对查询数据来源不了解,导致数据查询和部门核验时间较长,影响办事人效率。为此,任春辉主任安排开展“无证明城市”查询核验系统及钉钉版的操作培训,进一步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系统操作熟练度。
问题四:在网上中介超市中,发现部门对《金华市涉及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机构服务质量考评实施细则》落实程度不一,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对此,任春辉主任布署尽快发布新的《金华市投资项目审批网上中介超市管理办法》和《金华市涉及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机构服务考评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市中介机构管理,助力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
让最不方便的人享受最方便的服务——市残联理事长肖志光体验助残服务“一件事”“零次跑”改革
市残联理事长肖志光以一个需办证“残疾人”的身份,到位于市中医院的婺城区助残服务站体验助残服务“一件事”新平台。
问题一:由于服务系统刚启用,后台还未接入政务外网,存在不稳定性,影响办事效率。对此,肖志光理事长现场与市中医院领导联系,召集相关信息技术人员,要求根据发现的问题改进技术。院方医院信息科工作人员迅速就网络问题予以落实。
问题二:服务系统的页面比较复杂,事项比较专业,对部分残疾人来说自行操作尚有难度,现场需设工作人员代操作。对此,肖志光理事长布署市、区两级残联工作专班组织力量、集中时间进一步简化事项办理页面、优化事项办理流程。
问题三:办事场所比较小,容易造成拥挤现象。对此,肖志光理事长现场会同医院领导和婺城区残联理事长研定,着手将办事场所搬迁至婺城区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金华市中医院康养护理院),待新场所装修完毕后立即搬入。
来源:金华市委改革办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